|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2-14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4-32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14-17页 |
| ·入选病例 | 第14页 |
| ·病例分组 | 第14页 |
| ·化疗用药 | 第14-15页 |
| ·药物来源 | 第14页 |
| ·化疗方案 | 第14-15页 |
|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定依据 | 第15-17页 |
| ·疗效评定采用肿瘤客观疗效判定标准(WHO,1979) | 第15页 |
| ·毒性反应按照 WHO 抗癌药物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评价 | 第15-17页 |
| 2. 药物代谢相关基因多态性测定 | 第17-24页 |
|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17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 ·主要实验试剂 | 第17页 |
| ·病例标本采集 | 第17页 |
| ·DNA 提取 | 第17-18页 |
| ·PCR 扩增 | 第18-19页 |
| ·引物 | 第18-19页 |
| ·PCR 反应体系 | 第19页 |
| ·PCR 反应条件 | 第19页 |
| ·RFLP 测定 | 第19-24页 |
| ·酶切 | 第19-20页 |
| ·电泳图像 | 第20-24页 |
| 3. 临床疗效、毒副反应与相关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分析研究 | 第24页 |
| ·近期疗效观察 | 第24页 |
| ·进展时间观察 | 第24页 |
| ·毒副反应观察 | 第24页 |
| ·分析治疗有效者、无效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第24页 |
| ·分析毒副反应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 第24页 |
| ·分析进展期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相关系 | 第24页 |
| 4. 统计学分析 | 第24-25页 |
| 5. 实验结果 | 第25-32页 |
| ·可观察有效率组病例的疗效情况 | 第25页 |
| ·可观察有效率组患者 XRCC1 C26304T(Arg194Trp)、XRCC1 G28152A(Arg399G111)、ERCC1 G19007A(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有效率的 | 第25-26页 |
| ·全组XRCC1 C26304T(Arg194Trp)、XRCC1 G28152A(Arg399G1n)、ERCC1 G19007A(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资料比较 | 第26-27页 |
| ·全组XRCC1 C26304T(Arg194Trp)、XRCC1 G28152A(Arg399G1n)、ERCC1 G19007A(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毒副反应的关系 | 第27-28页 |
| ·XRCC1 C26304T(Arg194Trp)、XRCC1 G28152A(Arg399G1n)、ERCC1 G19007A(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位 TTP 的关系 | 第28-32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2-41页 |
| 1. XRCC1 基因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 2. EXCC1 基因研究现状 | 第34-35页 |
| 3. FOLFOX 方案的组成及主要药理机制 | 第35-36页 |
| 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41页 |
| ·各基因组频度和遗传平衡分析 | 第36页 |
| ·XRCC1 C26304T(Arg194Trp)基因多态性与有效率、中位TTP、毒副反应之间的关系 | 第36-37页 |
| ·XRCC1 G28152A(Arg399G1n)基因多态性与有效率、中位TTP、毒副反应间的关系 | 第37-38页 |
| ·ERCC1 G19007A(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有效率、中位TTP、毒副反应间的关系 | 第38-39页 |
| ·XRCC1(G28152A )与ERCC1(G19007A)基因联合多态性与有效率、中位TTP间的关系 | 第39-41页 |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41-42页 |
| 附录 | 第42-64页 |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42-48页 |
| 附录二 奥沙利铂药物遗传学指标与胃肠癌化疗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第48-55页 |
| 附录三 三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 第55-63页 |
| 附录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