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8-9页 |
综述 | 第9-26页 |
一、中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的认识 | 第9-13页 |
(一)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描述 | 第9-10页 |
(二) 中风偏瘫痉挛的病因病机 | 第10-11页 |
(三) 历代医家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 第11-12页 |
(四) 中风偏瘫痉挛的中医治疗 | 第12-13页 |
二、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现代医学认识 | 第13-22页 |
(一)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的病理机制 | 第13-16页 |
1 痉挛的定义及脊髓牵张反射 | 第13-15页 |
2 痉挛的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二) 痉挛状态的治疗 | 第16-22页 |
1 解除诱因 | 第17页 |
2 药物治疗 | 第17-18页 |
3 运动疗法 | 第18-19页 |
4 其他物理治疗 | 第19-20页 |
5 外科手术治疗 | 第20-21页 |
6 神经阻滞 | 第21页 |
7 针灸治疗 | 第21-22页 |
三、推拿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一) 推拿在我国偏瘫痉挛状态治疗中的现状 | 第22-24页 |
1 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疗效 | 第22-23页 |
2 推拿治疗偏瘫痉挛状态介入时机的康复依据研究 | 第23-24页 |
3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的选择 | 第24页 |
4 偏瘫痉挛状态推拿手法的选用 | 第24页 |
5 偏瘫痉挛状态推拿部位的选择 | 第24页 |
(二) 偏瘫痉挛状态推拿康复现代作用机制研究 | 第24-26页 |
1 滚法 | 第24-25页 |
2 擦法 | 第25页 |
3 捏法 | 第25页 |
4 运动关节法 | 第25-26页 |
临床研究 | 第26-36页 |
一、临床资料 | 第26-33页 |
(一) 病例选择及分组 | 第26-29页 |
(二) 病例诊断标准 | 第29页 |
(三)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第29-30页 |
(四) 治疗方法 | 第30-32页 |
(五) 疗效评定方法 | 第32-33页 |
(六) 统计学方法 | 第33页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3-36页 |
讨论 | 第36-41页 |
一、综合手法对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的影响 | 第36-39页 |
(一) 脑卒中后足下垂的原因 | 第36-37页 |
(二) 综合手法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作用机制 | 第37-39页 |
1 传统医学理论 | 第37-38页 |
2 现代医学理论 | 第38-39页 |
二、两种方法对小腿三头肌痉挛程度、胫前肌肌力、踝关节背曲角度及步行能力的影响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