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绪论 | 第8-13页 |
| 第一章 叙事学概要 | 第13-25页 |
| 第一节 叙事学以及其在文学分析中的重要意义 | 第13-15页 |
| 第二节 叙事学的研究对象及基本研究方式 | 第15-16页 |
| 第三节 叙事学与文学文本分析及叙事学在国外研究的发展 | 第16-19页 |
| 第四节 叙事学在福克纳的《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分析 | 第19-24页 |
| 本章小节 | 第24-25页 |
| 第二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情境 | 第25-34页 |
|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者 | 第25-26页 |
| 第二节 叙事情境的转换 | 第26-27页 |
| 第三节 聚焦模式 | 第27-32页 |
| 一、内聚焦 | 第27-30页 |
| 二、外聚焦 | 第30-32页 |
| 第四节 叙述方式:展示与讲述 | 第32-33页 |
|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距离 | 第34-38页 |
|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声音;隐含作者与叙述者 | 第34-35页 |
| 第二节 福克纳与小说人物的叙事距离 | 第35-36页 |
| 第三节 零距离 | 第36-37页 |
| 本章小节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叙事时间 | 第38-45页 |
| 第一节 《夕阳》﹑《熊》和《干旱的九月》中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 | 第39-42页 |
| 第二节 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的时距 | 第42-43页 |
| 第三节 叙述频率 | 第43页 |
|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 结论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