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3-20页 |
·实验材料 | 第13-15页 |
·细胞株和实验动物 | 第13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3-14页 |
·主要试剂和药物 | 第14-15页 |
·方法与步骤 | 第15-19页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人肝癌SMMC-7721 细胞的培养及传代 | 第15页 |
·接种、建立动物模型 | 第15-16页 |
·实验分组 | 第16页 |
·药物干预 | 第16页 |
·观察与检测 | 第16-19页 |
·各处理组肿瘤体积及抑瘤率的计算 | 第16页 |
·TUNEL 法检测各处理组肿瘤细胞的调亡 | 第16-17页 |
·免疫组化 SP 法测定各处理组肿瘤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 第17-18页 |
·免疫组化 SP 法测定各处理组肿瘤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 第18-1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23页 |
·建立小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情况 | 第20页 |
·各治疗组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 第20-21页 |
·肿瘤细胞凋亡及凋亡指数(AI) | 第21-22页 |
·肿瘤组织中转铁蛋白受体的表达 | 第22页 |
·肿瘤组织中转铁蛋白的表达 | 第22-23页 |
第4章 讨论 | 第23-26页 |
·肝细胞癌动物模型的选择 | 第23-24页 |
·青蒿素联合琥珀酸亚铁对移植瘤的抑瘤作用和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24-25页 |
·肿瘤组织中转铁蛋白及其受体的表达对青蒿素联合琥珀酸亚铁抑瘤作用和促凋亡作用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26-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附图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