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地表水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6页 |
| ·微污染水源概况 | 第8-11页 |
| ·微污染水源处理技术研究动态 | 第11-19页 |
| ·强化常规处理 | 第11-14页 |
| ·预处理 | 第14-16页 |
| ·深度处理 | 第16-17页 |
| ·氧化和吸附工艺之间的联用 | 第17-18页 |
| ·膜技术与其他工艺联用 | 第18-19页 |
| ·PAC-UF联用工艺 | 第19-25页 |
| ·活性炭的性质 | 第20页 |
| ·超滤膜过滤原理、影响因素和膜通量模型 | 第20-25页 |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研究意义 | 第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检测方法 | 第26-30页 |
| ·试验准备 | 第26-27页 |
| ·试验水质 | 第26页 |
| ·试验水质配置 | 第26-27页 |
| ·试验设备 | 第27-29页 |
| ·分析测试的方法 | 第29-30页 |
| 第3章 PAC-UF系统净化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 第30-59页 |
| ·PAC-UF系统净化微污染源水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0-40页 |
| ·粉末活性炭静态吸附试验 | 第30-32页 |
| ·粉末活性炭动态试验 | 第32-36页 |
| ·操作压力 | 第36-37页 |
| ·反冲洗频率 | 第37-39页 |
| ·反冲洗时间 | 第39-40页 |
| ·PAC-UF系统运行工况的确定 | 第40-54页 |
| ·正交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 第40页 |
| ·正交试验的因素和水平的确定 | 第40-41页 |
| ·正交试验的评价指标 | 第41-42页 |
| ·正交试验的成果分析 | 第42-54页 |
| ·最优工况下PAC-UF系统的运行效果 | 第54-57页 |
| ·对浊度的去除效果 | 第54-55页 |
| ·对UV_(254)的去除效果 | 第55-56页 |
| ·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 第56页 |
| ·膜的过滤特性 | 第56-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4章 PAC-UF系统中膜通量的变化研究 | 第59-66页 |
| ·概述 | 第59页 |
| ·膜通量模型 | 第59-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