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考辨
| 内容提要 | 第1-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第1章 石刻书人署名的滥觞与演变 | 第16-32页 |
| ·石刻书人署名的滥觞 | 第16-21页 |
| ·汉魏南北朝石刻的类别 | 第16-17页 |
| ·汉魏南北朝石刻的存逸状况 | 第17-19页 |
| ·汉魏南北朝可考石刻书人署名概况 | 第19-21页 |
| ·石刻书人署名的演变 | 第21-32页 |
| ·时代风气的转变与唐代石刻书人署名的增多 | 第21-25页 |
| ·书法名家参与石刻的书写 | 第25-27页 |
| ·石刻书人署名形式的变化 | 第27-32页 |
| 第2章 汉魏南北朝石经和碑刻的书人 | 第32-90页 |
| ·汉魏石经书人问题 | 第32-45页 |
| ·古今学者对蔡邕与《熹平石经》关系的认识 | 第32-34页 |
| ·对《熹平石经》书人问题的补充说明 | 第34-36页 |
| ·《正始石经》书人问题 | 第36-42页 |
| ·对秘书监参与《正始石经》书写的推测 | 第42-45页 |
| ·汉代碑石可考书人 | 第45-58页 |
| ·汉《西岳华山庙碑》书人 | 第45-49页 |
| ·汉《武斑碑》书人 | 第49-50页 |
| ·汉《西狭颂》及相关石刻书人 | 第50-52页 |
| ·汉《郙阁颂》书人 | 第52-54页 |
| ·汉《樊敏碑》书人 | 第54-56页 |
| ·吴《禅国山碑》书人 | 第56-58页 |
| ·南朝碑刻书人 | 第58-70页 |
| ·梁贝义渊书《萧憺碑》、《萧秀碑》 | 第58-60页 |
| ·《旧馆坛碑》书人 | 第60-63页 |
| ·《茅君碑》书人 | 第63-65页 |
| ·其他南朝碑刻书人 | 第65-70页 |
| ·北朝和隋代碑刻书人 | 第70-90页 |
| ·崔挺书《燕宣王碑》 | 第70-71页 |
| ·贾聪书《太武帝东巡碑》和沈馥书《宣武帝御射碑》 | 第71-74页 |
| ·韩毅书《大觉寺碑》 | 第74-76页 |
| ·王长儒书《李仲璇修孔子廟碑》 | 第76-77页 |
| ·梁恭之书《陇东王感孝颂》 | 第77-80页 |
| ·姚淑书《崇因寺碑》、《唐邕造佛文》 | 第80-81页 |
| ·赵文渊书《华岳庙碑》、《河渎碑》 | 第81-83页 |
| ·北朝其他碑刻书人 | 第83-86页 |
| ·隋代碑刻书人 | 第86-90页 |
| 第3章 南北朝墓志、造像记、摩崖题刻的书人 | 第90-116页 |
| ·南北朝和隋代墓志书人 | 第90-94页 |
| ·南朝墓志的书人 | 第90页 |
| ·北朝墓志的书人 | 第90-93页 |
| ·隋朝墓志的书人 | 第93-94页 |
| ·北朝和隋代造像记书人 | 第94-99页 |
| ·北魏造像记书人 | 第94-97页 |
| ·北齐和隋代造像记书人 | 第97-99页 |
| ·北齐北周刻经书人 | 第99-106页 |
| ·古今学者对北朝摩崖刻经书人的认识 | 第99-103页 |
| ·僧安与北朝摩崖刻经及题记的关系辨析 | 第103-106页 |
| ·北朝其他摩崖题刻的书人及其相关问题 | 第106-116页 |
| ·王远书《石门铭》 | 第106-107页 |
| ·云峰诸山刻石及古人对其书人的认识 | 第107-109页 |
| ·当代学者对郑道昭与云峰诸山刻石关系的辨说 | 第109-111页 |
| ·郑道昭书石尚存疑问 | 第111-112页 |
| ·郑述祖与云峰诸山刻石及其他 | 第112-116页 |
| 第4章 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的身份类型 | 第116-144页 |
| ·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身份考释 | 第116-133页 |
| ·汉魏时期的故吏、书佐与令史 | 第116-119页 |
| ·南北朝时期的低级官吏 | 第119-129页 |
| ·北朝品秩较高的职官 | 第129-131页 |
| ·释道之流 | 第131-132页 |
| ·其他情况 | 第132-133页 |
| ·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身份的书法史学意义 | 第133-144页 |
| ·汉魏南北朝可考石刻书人综述 | 第133-139页 |
| ·南北朝石刻书人身份的差异 | 第139-144页 |
| 第5章 石刻书人文献的辨别 | 第144-224页 |
| ·名人石刻的伪托 | 第144-153页 |
| ·古人的崇古心理与早期名人石刻的伪托 | 第144-146页 |
| ·从鉴藏视角看王献之《保母志》之伪 | 第146-153页 |
| ·石刻书人的附会 | 第153-184页 |
| ·“汉必蔡邕、魏必钟繇”现象 | 第153-159页 |
| ·关于汉魏西晋石刻书人的其他附会情况 | 第159-164页 |
| ·王羲之书石传闻 | 第164-169页 |
| ·陶弘景与梁朝诸石的关系 | 第169-175页 |
| ·石刻文献中的萧梁皇室书人 | 第175-177页 |
| ·北朝碑刻书人的附会 | 第177-182页 |
| ·汉魏南北朝石刻书人附会情况总结 | 第182-184页 |
| ·汉代碑石书人辨析 | 第184-201页 |
| ·古今学者对汉代碑刻书人的认识 | 第184-186页 |
| ·《衡方碑》书人辨 | 第186-187页 |
| ·《孟孝琚碑》书人辨 | 第187-189页 |
| ·《石门颂》书人辨 | 第189-191页 |
| ·《严举碑》书人辨 | 第191-192页 |
| ·《南安长王君平乡道碑》书人辨 | 第192-194页 |
| ·《白石神君碑》书人辨 | 第194页 |
| ·《羊窦道碑》书人辨 | 第194-196页 |
| ·《三公山神碑》书人辨 | 第196-198页 |
| ·题名题记类石刻的书人问题 | 第198-201页 |
| ·石刻书人文献的错讹和阙疑 | 第201-224页 |
| ·书人与撰人的混淆 | 第201-208页 |
| ·书人与主建者的混淆 | 第208-214页 |
| ·石刻书人年代的错置 | 第214-219页 |
| ·石刻书人载记的歧异 | 第219-222页 |
| ·其他情况 | 第222-224页 |
| 结论 | 第224-226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26-230页 |
| 附图 | 第230-25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56-257页 |
| 中文摘要 | 第257-260页 |
| Abstract | 第260-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