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1章 变与不变 | 第9-20页 |
·两个阶段题材与表现的变化 | 第9-15页 |
·张笑天中短篇小说的阶段划分 | 第9-14页 |
·镜子到刀子的转化和升华 | 第14-15页 |
·视角与精神的一贯性 | 第15-20页 |
·久而弥坚的人文关怀与现实视角 | 第16-17页 |
·执着地表现平常人生活的苦难 | 第17-20页 |
第2章 历史的立场 | 第20-27页 |
·文本对意识形态的“巩固”和“破坏” | 第20-22页 |
·历史与文本沟通的本体依托“时空体” | 第22-23页 |
·历史氛围下的语言特性:“意识形态话语”与“荒寒文化” | 第23-27页 |
·时代特征的表现:意识形态话语 | 第24-25页 |
·地域特征的表现:荒寒文化 | 第25-27页 |
第3章 作为武器的文学 | 第27-35页 |
·“以文为器”文学观的思想资源 | 第28-30页 |
·张笑天“文学武器”的利与钝 | 第30-35页 |
·飘摇的界限:回归历史与沉沦历史 | 第30-31页 |
·文本坚守意识形态的魅力与迷失 | 第31-32页 |
·文学时间与历史时间的律动和倾斜 | 第32-33页 |
·文学接受与文本寓言特征的制衡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论文摘要 | 第40-43页 |
Abstract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