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包头和负载特征分析的异常检测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12-14页 |
第二章 入侵检测技术 | 第14-34页 |
·入侵检测的分类 | 第14-19页 |
·按检测方法分类 | 第14-17页 |
·按数据来源分类 | 第17-19页 |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公共入侵检测框架 | 第20-22页 |
·网络入侵 | 第22-28页 |
·网络黑客入侵过程分析 | 第22-23页 |
·入侵方法及手段 | 第23-28页 |
·基于网络的异常检测 | 第28-33页 |
·流量检测 | 第28-32页 |
·应用层检测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面向混合攻击的网络异常检测方法 | 第34-47页 |
·检测模型 | 第34-35页 |
·特征提取 | 第35-40页 |
·网络协议分析得到基本特征 | 第35-39页 |
·高级特征 | 第39-40页 |
·特征处理 | 第40-42页 |
·实验设计及性能分析 | 第42-45页 |
·DARPA离线入侵检测评估数据集 | 第42-43页 |
·离线评估方法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分层式混合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 第47-61页 |
·HH—IDS的体系结构 | 第47-48页 |
·包捕获模块 | 第48-50页 |
·检测分析模块设计 | 第50-52页 |
·检测分析原理 | 第50-51页 |
·检测分析模型 | 第51-52页 |
·检测分析方法 | 第52-56页 |
·流量统计分析 | 第53页 |
·模式匹配 | 第53-54页 |
·有效负载异常检测 | 第54-56页 |
·HH—IDS的实现 | 第56-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论文总结 | 第61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