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河流论文

城市河流底泥污染与原位稳定化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1 绪论第10-27页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第10-12页
     ·城市河流污染现状第10页
     ·受污染沉积物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第10-11页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进展第12-24页
     ·城市河流底泥主要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第12-18页
     ·城市河流底泥耗氧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城市河流受污染底泥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与内容第24-25页
     ·研究目的第24页
     ·研究内容第24-25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5-27页
2 苏州河底泥污染特征分析与评价第27-59页
   ·前言第27页
   ·水体沉积物质量标准概述第27-2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8-31页
     ·实验材料第28-29页
     ·底泥样品的分析方法第29-31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31页
   ·苏州河沉积物污染特征分析结果第31-54页
     ·苏州河底泥的物化特性第31-32页
     ·苏州河底泥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第32-52页
     ·苏州河底泥污染物的综合性分析第52-54页
   ·苏州河沉积物污染评价第54-57页
     ·苏州河底泥有机污染物的评价第55页
     ·苏州河底泥含氮污染物的评价第55-56页
     ·苏州河底泥重金属生物毒性的评价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3 苏州河底泥中污染物的释放与转化规律第59-77页
   ·前言第59页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实验材料第59-60页
     ·实验方法第60-62页
     ·分析方法第62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62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2-76页
     ·底泥含磷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第62-66页
     ·底泥含氮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第66-70页
     ·底泥耗氧性污染物的释放规律第70-72页
     ·底泥总有机碳的释放规律第72-74页
     ·底泥含硫物质的释放与转化规律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4 苏州河底泥耗氧机理与耗氧量的实验研究第77-97页
   ·引言第77页
   ·底泥耗氧物质的组成及其耗氧机理第77-78页
     ·含碳有机物的耗氧机理第77-78页
     ·含硫污染物的耗氧机理第78页
     ·含氮污染物的耗氧机理第78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8-81页
     ·实验材料第78-79页
     ·实验方法第79-81页
     ·分析方法第81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81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81-90页
     ·底泥耗氧机理实验第81-87页
     ·苏州河不同断面表层底泥的耗氧量实验第87-89页
     ·苏州河不同深度底泥的耗氧量实验第89-90页
   ·苏州河底泥耗氧当量的分布第90-95页
     ·苏州河底泥耗氧当量在不同深度处的分布第91-93页
     ·苏州河底泥总耗氧当量在不同泥层的分布第93-94页
     ·苏州河不同泥层底泥耗氧当量的构成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7页
5 底泥原位稳定化技术的实验室研究第97-122页
   ·前言第97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97-101页
     ·实验材料第97-99页
     ·实验方法第99页
     ·分析方法第99-100页
     ·数据统计方法第100-101页
   ·不同稳定剂对受污染底泥的处理效果第101-120页
     ·稳定剂对系统理化性质的影响第101-104页
     ·稳定剂对底泥中微生物的影响第104-107页
     ·稳定剂对底泥中硫元素的影响第107-111页
     ·稳定剂对底泥含氮污染物的稳定化效果第111-113页
     ·稳定剂对底泥含磷污染物的稳定化效果第113-116页
     ·稳定剂对底泥有机碳的稳定化效果第116-117页
     ·稳定剂对底泥重金属的稳定化效果第117-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6 结论与建议第122-125页
   ·结论第122-124页
   ·建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参考文献第126-13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与发表的论文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的EPS分布特性及膜污染控制原理
下一篇:城市景观再生设计的理论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