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5页 |
| (一) 遗嘱总论 | 第9-10页 |
| 1、定义 | 第9页 |
| 2、内容 | 第9页 |
| 3、材料介绍 | 第9-10页 |
| (二) 前人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 2、国内研究情况 | 第11-13页 |
| (三) 前人研究中的问题 | 第13-14页 |
| (四) 本文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一 遗嘱的形式——格式研究 | 第15-22页 |
| (一) 遗嘱材料简况 | 第15-16页 |
| (二) 遗嘱的完整格式调查表 | 第16-19页 |
| (三) 遗嘱格式的年代演变以及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 1、遗嘱的萌芽时期(西周——春秋) | 第19页 |
| 2、遗嘱的发展时期(战国——魏晋南北朝) | 第19-20页 |
| 3、遗嘱的基本成熟时期(隋唐——五代) | 第20-21页 |
| 4、遗嘱完全成熟时期(宋代以后) | 第21-22页 |
| 二遗嘱的内容研究 | 第22-67页 |
| (一) 遗嘱中的日期问题研究 | 第22-28页 |
| 1、帝王年号纪年 | 第24页 |
| 2、干支纪年 | 第24-25页 |
| 3、十二生肖纪年 | 第25-26页 |
| 4、混合纪年 | 第26-27页 |
| 5、无纪年 | 第27-28页 |
| (二) 遗嘱中立嘱原因问题研究 | 第28-32页 |
| 1、立嘱原因调查表 | 第28-30页 |
| 2、立嘱原因分析 | 第30-32页 |
| (三) 遗嘱中当事人问题的研究 | 第32-48页 |
| 1、立嘱人研究 | 第33-36页 |
| 2、继承人研究 | 第36-41页 |
| 3、证人研究 | 第41-48页 |
| (四) 遗嘱中遗产问题的研究 | 第48-57页 |
| 1、调查表说明 | 第48-54页 |
| 2、遗产种类研究 | 第54-55页 |
| 3、遗产相关问题研究 | 第55-57页 |
| (五) 遗嘱中立嘱人的要求研究 | 第57-60页 |
| 1、立嘱人对遗产处理的要求 | 第59页 |
| 2、立嘱人对继承人的要求 | 第59-60页 |
| 3、立嘱人对其他人的要求 | 第60页 |
| (六) 遗嘱中的违约惩罚问题研究 | 第60-64页 |
| (七) 遗嘱中署名与印记问题研究 | 第64-67页 |
| 三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看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及其与内地的关系 | 第67-81页 |
| (一) 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格式看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及其与内地的关系 | 第67-72页 |
| 1、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的格式看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 | 第67-71页 |
| 2、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的格式看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第71-72页 |
| (二) 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内容看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及其与内地的关系 | 第72-81页 |
| 1、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的内容看当地的某些乡规民约 | 第72-79页 |
| 2、从敦煌吐鲁番出土遗嘱的内容看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 第79-81页 |
| 结语 | 第81-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