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2页 |
| ·乙烯概述 | 第11-12页 |
| ·乙烯的物化性质 | 第11页 |
| ·乙烯的用途 | 第11-12页 |
| ·国内外乙烯供求状况 | 第12-15页 |
| ·国外乙烯供求状况及发展前景[3,4] | 第12-13页 |
| ·国内乙烯供求状况及发展前景 | 第13-15页 |
| ·乙烯生产方法概述 | 第15-19页 |
| ·Dow Chemicals 公司的专利技术 | 第15-16页 |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的专利技术 | 第16页 |
| ·石脑油催化裂解新工艺 | 第16页 |
| ·利用乙烷制乙烯的方法 | 第16页 |
| ·利用二甲醚制乙烯的方法 | 第16-17页 |
| ·利用甲醇制乙烯的方法[14] | 第17页 |
| ·利用乙醇脱水制乙烯的方法 | 第17-18页 |
| ·制备乙烯的各种方法比较总结 | 第18-19页 |
| ·乙醇脱水制备乙烯的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乙醇脱水发展现状 | 第19页 |
| ·乙醇脱水催化剂的研究 | 第19-23页 |
| ·氧化物催化剂 | 第19页 |
| ·氧化铝催化剂 | 第19-20页 |
| ·改性氧化铝催化剂 | 第20页 |
| ·Syndol 催化剂 | 第20-21页 |
| ·杂多酸盐催化剂 | 第21页 |
| ·磷酸体系催化剂 | 第21页 |
|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 第21-23页 |
| ·催化脱水反应的主要影晌因素 | 第23-24页 |
| ·催化剂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 第24-27页 |
| ·ZSM-5 结构及其应用 | 第24-25页 |
| ·ZSM-5 催化剂改性技术 | 第25-27页 |
| ·水热处理改性 | 第25-26页 |
| ·离子交换改性 | 第26-27页 |
| ·化学气相/液相沉积改性 | 第27页 |
| ·其他化学处理改性 | 第27页 |
| ·乙醇脱水制乙烯的反应机理 | 第27-30页 |
| ·课题研究 | 第30-32页 |
|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30-31页 |
| ·研究内容 | 第31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31-32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评价方法 | 第32-40页 |
| ·引言 | 第32-33页 |
| ·主要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 第32页 |
| ·脱水反应方程式 | 第32-33页 |
| ·实验流程 | 第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35页 |
| ·实验药品 | 第33-34页 |
|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 ·反应装置 | 第35页 |
| ·催化剂评价 | 第35-36页 |
| ·分析方法 | 第36-40页 |
| ·色谱操作条件 | 第36页 |
| ·产物组分的计算 | 第36页 |
| ·色谱图 | 第36-37页 |
| ·标准曲线 | 第37-40页 |
| 第三章 催化剂筛选 | 第40-51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催化剂浸渍改性 | 第40页 |
| ·实验结果 | 第40-47页 |
| ·温度对乙醇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温度对乙烯选择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温度对气相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温度对液相副产物生成的影响 | 第44-47页 |
| ·改性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的确定 | 第47-49页 |
| ·正交实验确定优化改性条件 | 第47-48页 |
| ·确定水热改性溶液各离子浓度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催化剂水热浸渍改性 | 第51-5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水热浸渍改性方法 | 第51-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评价条件 | 第52页 |
| ·水热浸渍时间的影响 | 第52-53页 |
| ·水热浸渍温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焙烧时间的影响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五章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7-62页 |
| ·表征方法 | 第57-58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表征) | 第57页 |
|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BET) | 第57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57页 |
| ·傅立叶红外测定(FT-IR) | 第57-5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8-61页 |
| ·XRD 分析 | 第58页 |
| ·比表面积及孔径孔容测试(BET) | 第58-59页 |
| ·扫描电镜(SEM) | 第59页 |
| ·傅立叶红外测定(FT-IR)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六章 催化低浓度乙醇脱水制乙烯 | 第62-71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实验方法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8页 |
| ·乙醇浓度对脱水效果的影响 | 第63页 |
| ·温度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63-64页 |
| ·载气流速对脱水的影响 | 第64-65页 |
| ·质量空速对催化效果的影响 | 第65-66页 |
| ·脱水工艺的优化 | 第66-68页 |
| ·催化剂使用寿命分析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七章 催化剂使用后表征及再生 | 第71-78页 |
| ·引言 | 第71页 |
| ·实验方法 | 第71-72页 |
| ·表征反应前后水热浸渍改性的ZSM-5 催化剂 | 第71页 |
| ·热重分析(TG-DTA) | 第71-72页 |
| ·积炭催化剂再生实验 | 第72页 |
| ·结果分析 | 第72-76页 |
| ·反应前后SEM 形貌图 | 第72页 |
| ·傅立叶红外测定(FT-IR) | 第72-73页 |
| ·孔径和比表面积(BET) | 第73-74页 |
| ·热重分析(TG-DTA 曲线) | 第74-75页 |
| ·积炭催化剂再生研究 | 第75-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2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展望 | 第80-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90页 |
| 致谢 | 第90-9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