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空间图书馆的生态位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1页 |
·研究工作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文献检索 | 第12-13页 |
·现有观点、流派 | 第13-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页 |
·本论文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文献调查法 | 第20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20页 |
·对比差距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信息空间图书馆概念与理论 | 第21-31页 |
·基本概念 | 第21-25页 |
·信息空间 | 第21页 |
·生态位 | 第21-23页 |
·信息空间图书馆 | 第23-25页 |
·信息空间图书馆的生态位 | 第25页 |
·基本理论 | 第25-31页 |
·生态位态势理论与生态位宽度 | 第26页 |
·SWOT理论 | 第26-27页 |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 第27-31页 |
第三章 信息空间图书馆生态位分析 | 第31-42页 |
·数据来源 | 第31页 |
·信息空间图书馆的竞争对手 | 第31-35页 |
·学术搜索引擎 | 第31-33页 |
·知识服务网站 | 第33-34页 |
·其他类型信息服务商 | 第34-35页 |
·信息空间图书馆生态位的分析方法 | 第35页 |
·我国信息空间图书馆的态 | 第35-37页 |
·我国信息空间图书馆的资源态 | 第35-37页 |
·我国信息空间图书馆的服务态 | 第37页 |
·信息空间图书馆的态的量化 | 第37-38页 |
·我国信息空间图书馆的势及其量化 | 第38-39页 |
·我国信息空间图书馆的生态位宽度 | 第39-42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2-46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建议 | 第43-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