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中草药制剂的生产论文

黄芩有效活性成分与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的作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英文摘要第14-18页
第一章 概述第18-38页
   ·引言第18页
   ·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第18-19页
   ·环糊精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第19-25页
     ·中药成分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第19-20页
     ·环糊精包合物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第20-22页
     ·中药成分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表征研究第22-25页
   ·黄芩有效成分-超分子体系研究进展第25-32页
     ·黄芩有效成分-环糊精超分子体系研究进展第25-28页
     ·黄芩有效成分-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进展第28-32页
   ·本文的立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本文的立题背景第3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33页
 参考文献第33-38页
第二章 黄芩苷与β-CD和HP-β-CD包合物的制备与表征,以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38-52页
   ·介绍第38-39页
   ·实验部分第39-40页
     ·仪器与材料第39页
     ·实验过程第39页
     ·~1H NMR研究第39页
     ·相溶解度研究第39页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39-40页
     ·黄芩苷和环糊精固体包合物的制备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9页
     ·紫外色谱第40-41页
     ·荧光色谱研究第41-43页
     ·相溶解度研究第43-44页
     ·核磁共振实验第44-46页
     ·游离黄芩苷与包合物的清除率研究第46-47页
     ·红外色谱第47页
     ·差示热扫描(DSC)研究第47-49页
   ·结论第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第三章 黄芩素与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包合行为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52-70页
   ·介绍第52-53页
   ·实验部分第53-54页
     ·仪器与材料第53页
     ·实验过程第53页
     ·~1H NMR研究第53-54页
     ·相溶解度研究第54页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54页
     ·黄芩素和环糊精固体包合物的制备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7页
     ·紫外色谱第54-55页
     ·荧光色谱研究第55-58页
     ·不同pH影响第58-61页
     ·相溶解度研究第61-62页
     ·核磁共振实验第62-65页
     ·游离黄芩素与包合物的清除率研究第65页
     ·红外色谱第65-66页
     ·差示扫描(DSC)研究第66-67页
   ·结论第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第四章 汉黄芩素与β-CD和HP-β-CD的包合作用以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70-83页
   ·介绍第70-71页
   ·实验部分第71-72页
       ·仪器与材料第71页
     ·实验过程第71页
     ·~1H NMR研究第71页
     ·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71-72页
       ·汉黄芩素和环糊精固体包合物的制备第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81页
     ·紫外色谱研究第72-73页
     ·荧光色谱研究第73-75页
       ·核磁共振实验第75-78页
     ·游离汉黄芩素与包合物的清除率研究第78-79页
     ·红外色谱研究第79页
     ·差示热扫描(DSC)研究第79-81页
   ·结论第81页
 参考文献第81-83页
第五章 诺氟沙星与Me-β-CD包结能力的研究第83-97页
   ·引言第83-84页
   ·实验部分第84-85页
     ·试剂和仪器第84-85页
   ·结果和讨论第85-92页
     ·诺氟沙星与环糊精的紫外光谱测定第85-87页
     ·诺氟沙星与环糊精的荧光光谱测定第87-88页
     ·环糊精与诺氟沙星包结常数测定第88-89页
     ·诺氟沙星和环糊精核磁共振谱的研究第89-90页
     ·2-D NMR实验数据第90-91页
     ·有关机理的讨论第91-92页
   ·结论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7页
第六章 三种黄芩有效活性成分-环糊精超分子体系总结第97-102页
   ·引言第97页
   ·三种黄芩有效活性成分的结果及性质概述第97-98页
   ·三种黄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比较第98-99页
   ·三种黄芩的荧光光谱研究比较第99-100页
   ·三种黄芩类药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比较第100页
   ·三种黄芩与各种环糊精包合能力的研究比较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2页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的论文题录第102页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附录第104-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异槲皮苷的包合作用研究
下一篇:酚氧桥联型同/异双核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模拟酶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