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苯撑乙烯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8-9页 |
| 目录 | 第9-11页 |
| 第一章 聚合物薄膜电池研究进展 | 第11-28页 |
| 1、引言 | 第11-12页 |
| 2、有机光伏薄膜电池器件与基本原理 | 第12-13页 |
| ·光伏过程的基本原理 | 第12页 |
| ·聚合物薄膜电池的性能参数 | 第12-13页 |
| ·聚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结构 | 第13页 |
| 3、有机聚合物薄膜电池中的活性材料 | 第13-20页 |
| ·电子给体材料 | 第14-16页 |
| ·聚苯撑乙烯撑类(PPVs) | 第14页 |
| ·聚噻吩类(PThs) | 第14页 |
| ·聚芴 | 第14-15页 |
| ·聚苯胺 | 第15页 |
| ·低能带隙聚合物 | 第15-16页 |
| ·电子受体材料 | 第16-18页 |
| ·有机小分子受体 | 第16-17页 |
| ·聚合物受体材料 | 第17-18页 |
| ·纳米受体材料 | 第18页 |
| ·复合/共混改性材料 | 第18-19页 |
|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4、有机聚合物薄膜电池的发展瓶颈 | 第20-21页 |
| ·效率问题 | 第20-21页 |
| ·寿命问题(稳定性问题) | 第21页 |
| 5、有机电池的前景展望 | 第2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2-28页 |
| 第二章 本课题中聚合物的设计思路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主链含噻吩片段的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性能 | 第30-41页 |
| 1 实验 | 第30-3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0-32页 |
| ·合成 | 第32-37页 |
| ·聚合物P_1的合成 | 第32-35页 |
| ·聚合物P_2的合成 | 第35-37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7-38页 |
| ·P_1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7页 |
| ·P_2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7-38页 |
| 3 总结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含超支化结构的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 第41-51页 |
| 1 实验 | 第41-4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1-43页 |
| ·合成 | 第43-44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4-48页 |
| ·表征 | 第44-45页 |
| ·热性能 | 第45-47页 |
| ·荧光性质 | 第47-48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48页 |
| 3 总结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含硝基的超支化聚苯撑乙烯的合成与性能 | 第51-62页 |
| 1 实验 | 第51-55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51-53页 |
| ·合成 | 第53-55页 |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 ·表征 | 第55-56页 |
| ·热性能 | 第56-57页 |
| ·电化学性质 | 第57-58页 |
| ·荧光性质 | 第58-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体现情况 | 第62-63页 |
| 附录 | 第63-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