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光缆破损监测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 ·通信光缆破损监测的背景 | 第11页 |
| ·通信光缆破损监测意义 | 第11-12页 |
| ·通信光缆破损监测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光缆绝缘电阻监测原理 | 第15-22页 |
| ·光缆的结构 | 第15-16页 |
| ·光缆破损检测原理 | 第16-17页 |
| ·光缆护套对地绝缘电阻下降原因 | 第17-18页 |
| ·现阶段光缆主要监测方法 | 第18页 |
| ·国内外有关标准及执行 | 第18-21页 |
| ·相关标准 | 第18-19页 |
| ·标准执行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光缆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22-30页 |
| ·光缆监测系统的组成 | 第22-29页 |
| ·监测中心 | 第22-23页 |
| ·监测站 | 第23-24页 |
| ·前站 | 第24-25页 |
| ·监测站控制前站的工作过程 | 第25-27页 |
| ·系统的防雷 | 第27-29页 |
| ·通信光缆监测系统的技术指标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光缆监测系统的设计 | 第30-91页 |
| ·通信光缆监测站的硬件构成 | 第30-35页 |
| ·监测站对前站的供电 | 第30-31页 |
| ·监测站内的中央处理电路 | 第31-35页 |
| ·前站的电压存储电路 | 第35-37页 |
| ·前站的中央控制器 | 第37页 |
| ·前站继电器回路 | 第37-38页 |
| ·前站工作电压转化电路 | 第38-48页 |
| ·+5V电源生成电路 | 第38-42页 |
| ·由+5V转换的电压 | 第42-48页 |
| ·前站光缆对地绝缘电阻测量电路 | 第48-78页 |
| ·直流高压生成电路 | 第49-66页 |
| ·电压取样电路 | 第66-67页 |
| ·前端处理电路 | 第67-69页 |
| ·A/D转换电路 | 第69-78页 |
| ·接线盒内湿度测量 | 第78-84页 |
| ·湿度测量原理 | 第78-79页 |
| ·测量电路 | 第79-81页 |
| ·集成555定时器 | 第81-83页 |
| ·湿度转化模块的工作原理 | 第83-84页 |
| ·计算模块 | 第84页 |
| ·通信电路设计 | 第84-90页 |
| ·器件的选择 | 第85-88页 |
| ·通信部分的硬件设计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 附录A 上电继电器触发控制电路图 | 第94-95页 |
| 附录B 开关电源整体电路 | 第95-96页 |
| 附录C 前站部分电路图 | 第96-97页 |
| 附录D 监测站部分电路图 | 第97-98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 附图CD | 第99-101页 |
| 致谢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