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0页 |
·有关苝的简介 | 第10-17页 |
·概述 | 第10-11页 |
·苝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近况 | 第11-13页 |
·苝系衍生物的结构性质 | 第13页 |
·苝系衍生物的光物理性质 | 第13-16页 |
·π-π聚集性质 | 第16-17页 |
·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概述 | 第17-18页 |
·自由基的淬灭 | 第18-19页 |
·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荧光探针概述 | 第20-25页 |
·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 | 第21-22页 |
·荧光探针的识别机理 | 第22-25页 |
·三价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发展 | 第25-26页 |
·二价铜离子荧光探针的发展研究 | 第26-28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几种含有稳定自由基的苝系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30-50页 |
·摘要 | 第30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实验部分 | 第31-36页 |
·2-(4-羟基苯基)-4,4,5,5-四甲咪唑啉-3-氧化-1-氧基自由基(NITPhOH)(化合物2)的合成 | 第31-33页 |
·合成线路 | 第31-32页 |
·实验步骤 | 第32-33页 |
·几种含有稳定自由基的苝系衍生物(化合物5、6、7)的合成 | 第33-36页 |
·合成线路 | 第33-34页 |
·实验步骤 | 第34-36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6-49页 |
·合成方法 | 第36-39页 |
·化合物5、6、7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性质研究 | 第39-40页 |
·化合物5、6、7的ESR光谱分析 | 第40-42页 |
·化合物5、6、7与各种金属离子的作用 | 第42-45页 |
·化合物5、6、7与Vc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分析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三章 两种连有吡嗪腙的苝二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50-66页 |
·摘要 | 第50页 |
·引言 | 第50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0-51页 |
·主要试剂及处理 | 第50-5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1页 |
·化合物的合成 | 第51-53页 |
·合成路线 | 第51-52页 |
·实验步骤 | 第52-53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53-65页 |
·合成方法 | 第53-55页 |
·化合物3、4、9、10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性质研究 | 第55-56页 |
·化合物9、10与各种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性质研究 | 第56-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几种含有不同官能团的苝系衍生物的合成 | 第66-78页 |
·摘要 | 第66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试剂和仪器 | 第67-68页 |
·主要试剂及处理 | 第6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7-68页 |
·实验部分 | 第68-77页 |
·1,7-二(8-羟基喹啉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11)和1-(8-羟基喹啉基)-N,N′-二环己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12)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 第68-74页 |
·合成线路 | 第68页 |
·实验步骤 | 第68-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合成方法 | 第69-70页 |
·二喹啉苝二酰亚胺的吸收和荧光性质研究 | 第70页 |
·二喹啉苝二酰亚胺与各种金属离子作用的紫外吸收与荧光性质研究 | 第70-74页 |
·几种含有15-冠-5希夫碱官能团的苝系衍生物的合成 | 第74-77页 |
·合成线路 | 第74-75页 |
·实验步骤 | 第75-7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附图 | 第86-101页 |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