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繁育特征和繁育系统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缩写词表第10-11页
前言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5页
   ·植物生殖研究现状第12-15页
     ·有性生殖第13-14页
     ·无性(营养)繁殖第14-15页
   ·濒危物种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第15-16页
   ·龙胆属植物研究现状第16-20页
     ·植物学特性第16页
     ·地理分布第16页
     ·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第16-19页
     ·生殖研究现状第19-20页
   ·麻花秦艽及研究现状第20-25页
     ·麻花秦艽的生物学特征第20页
     ·麻花秦艽的分布范围及分布区自然概况第20-21页
     ·化学成分研究第21-22页
     ·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第22页
     ·化学元素研究第22-23页
     ·生态学研究第23页
     ·繁育研究现状第23-24页
     ·麻花秦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5-28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5-26页
   ·研究内容第26页
   ·本文要解决的问题第26-28页
第三章 自然条件下麻花秦艽的繁育特征第28-39页
   ·研究背景第28页
   ·研究方法第28-31页
     ·野生种群分布密度及分布格局的研究第28-30页
     ·花部形态及开花物候的观察第30页
     ·座果率和结籽率的计算第30页
     ·繁育系统的检验第30-31页
     ·传粉媒介和行为第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7页
     ·野生种群分布密度及分布格局第31-33页
     ·花部形态、花期和开花习性第33-34页
     ·座果率和结籽率第34页
     ·繁育系统检验第34-35页
     ·传粉媒介和行为第35-37页
   ·讨论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麻花秦艽种子的休眠及幼苗生长第39-52页
   ·研究背景第39-40页
   ·实验材料第40页
   ·实验方法第40-42页
     ·种子含水量和最大吸水量的测定第40页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第40页
     ·种子生活力的测定第40-41页
     ·种子处理与萌发特性的测定第41-42页
     ·幼苗的生产与生长的关系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50页
     ·含水量和最大吸水量的测定第42-43页
     ·种子发芽率的测定第43-44页
     ·生活力的测定第44-45页
     ·种子萌发特性及相关处理第45-47页
     ·幼苗的生产与生长的关系第47-50页
   ·讨论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五章 麻花秦艽的组织培养及快速无性繁殖第52-62页
   ·研究背景第52-53页
   ·材料和方法第53-55页
     ·实验材料第53页
     ·实验条件第53页
     ·培养基的配制及外植体的处理第53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第53-54页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第54页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第54-55页
     ·生根培养与快速无性繁殖第55页
     ·炼苗和移栽第55页
   ·结果与分析第55-59页
     ·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第55-57页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第57-58页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与植株再生第58-59页
     ·生根培养与快速无性繁殖第59页
     ·炼苗和移栽第59页
   ·讨论第59-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麻花秦艽的濒危原因分析及保护建议第62-67页
   ·濒危原因分析第62-64页
     ·种群生境的丧失第62-63页
     ·麻花秦艽种群繁育特性的原因第63-64页
   ·保护建议第64-67页
     ·加强繁育机制、栽培研究、扩大麻花秦艽资源量第64-65页
     ·建立种质基地,保护种质资源第65页
     ·尽快建立自然保护区第65页
     ·加强资源保护的立法和宣传第65页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图版第73-78页
致谢第78-79页
个人简历第79-8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藏药翁布化学成分的研究及抗RA有效部位的筛选
下一篇:西安地区三叶草根瘤菌生物学特性及共生固氮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