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紫云英基本特征 | 第10-13页 |
·紫云英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紫云英栽培技术要点 | 第10-12页 |
·选地与栽培 | 第10页 |
·种子处理 | 第10-11页 |
·播种 | 第11页 |
·田间管理 | 第11-12页 |
·病虫害防治 | 第12页 |
·紫云英功能 | 第12-13页 |
·开发富硒产品 | 第12页 |
·绿色无公害产品 | 第12页 |
·高级蜜源植物,药用价值高 | 第12页 |
·优良园林地被植物 | 第12-13页 |
·动物饲料 | 第13页 |
2 花青素相关研究 | 第13-25页 |
·花青素基因形成 | 第14-16页 |
·花青素的糖苷衍生物及生理功能 | 第16-17页 |
·花青素提取与鉴别 | 第17-19页 |
·花青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 第18-19页 |
·花青素的分析方法 | 第19页 |
·花青素的生理活性 | 第19-20页 |
·花青素的酰基化研究 | 第20-21页 |
·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基因工程 | 第21-22页 |
·影响花青素稳定性因素 | 第22-24页 |
·防护措施 | 第24-25页 |
3 叶绿素 | 第25-27页 |
·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因素 | 第26-27页 |
·光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26页 |
·温度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26页 |
·营养元素对叶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 第26-27页 |
·叶绿素的测定方法 | 第27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紫云英红叶形成的机理研究 | 第28-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设计 | 第28-29页 |
·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29页 |
·花青素含量 | 第29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31页 |
·紫云英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差异对红叶形成的影响 | 第29-30页 |
·紫云英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差异对红叶形成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结论 | 第31-32页 |
·普通紫云英和"紫冷艳一号"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差别比较 | 第31页 |
·普通紫云英和"紫冷艳一号"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对叶色的影响 | 第31-32页 |
第三章 花青素含量变化与生长环境的关系 | 第32-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试验材料(同第二章) | 第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测定内容和方法 | 第33页 |
·SPAD值 | 第33页 |
·花青素含量 | 第33页 |
·土壤pH值 | 第33页 |
·土壤含水量 | 第33页 |
·温度 | 第3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不同水肥处理对紫云英叶片中花青素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温度对紫云英叶片中花青素的影响 | 第35-36页 |
·不同土壤PH值对紫云英叶片中花青素的影响 | 第36页 |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紫云英叶片中花青素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7-39页 |
1 结论 | 第37-38页 |
2 讨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