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前言 | 第10-23页 |
1 牛结核病的流行概况与危害 | 第10-12页 |
2 牛结核病的病原及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病原 | 第12页 |
·牛结核病流行病学 | 第12-13页 |
3 致病机理研究 | 第13-15页 |
4 机体抗牛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机理 | 第15-16页 |
5 牛结核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临床诊断 | 第16-17页 |
·细菌学检查 | 第17页 |
·结核菌素皮内试验 | 第17-18页 |
·ELISA试验 | 第18-19页 |
·聚合酶链反应 | 第19-20页 |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 第20页 |
·菌体成分检测法 | 第20页 |
·γ-干扰素试验 | 第20-21页 |
2.立题依据及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一章:牛鼻拭子细菌分离培养与细菌抗酸染色鉴定 | 第23-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试验方法 | 第23-24页 |
·细菌的分离培养 | 第23-24页 |
·细菌抗酸染色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6页 |
3.讨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PPD-ELISA检测牛结核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 第28-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试验器材 | 第28页 |
·ELISA试验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8-29页 |
·牛结核病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 第29-31页 |
·草分枝杆菌的培养 | 第29页 |
·草分枝杆菌吸收抗原的制备 | 第29页 |
·草吸抗原的检验 | 第29页 |
·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29页 |
·牛结核PPD-ELISA检测最佳反应时间的选择 | 第29-30页 |
·确定ELISA试验阳性临界值 | 第30页 |
·灵敏度试验 | 第30页 |
·特异性试验 | 第30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30页 |
·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的计算 | 第30-31页 |
·血清学调查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牛结核病间接ELISA试验各反应条件的确定 | 第31-36页 |
·兔抗牛酶标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31页 |
·最适抗原包被浓度与血清最佳稀释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牛结核PPD-ELISA检测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 | 第32-33页 |
·EL I SA临界值的确定 | 第33页 |
·牛结核ELISA检测步骤 | 第33-34页 |
·建立ELISA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试验结果 | 第34页 |
·建立的ELISA对不同牛场进行牛结核病血清学初步调查结果 | 第34页 |
·ELISA与TST检测结果比较 | 第34-36页 |
3.小结 | 第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牛γ干扰素(IFN-γ)ELISA诊断抗原的纯化及方法应用 | 第38-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试验材料 | 第38页 |
·试验方法 | 第38-41页 |
·草分支杆菌菌体抗原的制备 | 第38-39页 |
·兔抗草分枝杆菌抗体的制备 | 第39页 |
·亲和抗原的制备 | 第39-40页 |
·临床样本采集及预处理 | 第40页 |
·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方法 | 第40页 |
·结果判定 | 第40-41页 |
·敏感性、特异性和符合率的计算 | 第41页 |
2 结果 | 第41-43页 |
·PPD亲和抗原的制备 | 第41页 |
·兔抗草分枝杆菌免疫球蛋白的偶联率的测定 | 第41页 |
·PPD兔抗草分枝杆菌杭体亲和层析结果 | 第41页 |
·三种检测牛结核病方法的比较 | 第41-43页 |
·牛γ-干扰素ELISA、TST检测奶牛结核病的结果比较 | 第41-42页 |
·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细菌抗酸染色检测奶牛结核病的结果比较 | 第42页 |
·PPD-ELISA'、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奶牛结核病的结果比较 | 第42页 |
·三种抗原刺激的牛γ-干扰素ELISA检测结果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4页 |
英文缩写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