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22页 |
·rRNA基因家族的结构与功能 | 第10-13页 |
·rRNA基因及基因家族的结构 | 第10-12页 |
·rRNA基因的功能 | 第12-13页 |
·rDNA基因家族进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基因家族进化的研究 | 第13-15页 |
·rDNA的进化 | 第15-18页 |
·山茶属rDNA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8-21页 |
·山茶属的生物学背景 | 第18-20页 |
·山茶属rDNA的研究 | 第20-21页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2章 茶(Camellia sinensis)18S-26S rDNA基因间隔区(IGS)的克隆 | 第22-4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22-23页 |
·实验材料 | 第22页 |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实验药品 | 第22-23页 |
·软件与生物信息学工具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 | 第23-24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24页 |
·IGS片段克隆 | 第24-28页 |
·序列处理与分析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42页 |
·总DNA抽提 | 第29-30页 |
·PCR扩增与克隆 | 第30-31页 |
·IGS的序列与结构 | 第31-37页 |
·IGS的进化 | 第37-42页 |
·实验讨论 | 第42-46页 |
·茶rDNA IGS序列的多样性 | 第42页 |
·茶26S rDNA的变异与缺失 | 第42-43页 |
·茶ETS中8碱基稳定基序 | 第43页 |
·茶rDNA的IGS序列中亚重复单元的潜在功能 | 第43-44页 |
·茶rDNA的IGS 亚重复单元的进化 | 第44-46页 |
第3章 茶(camellia sinensis)rDNA中26S与18S的序列测定与进化分析 | 第46-64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实验药品 | 第47页 |
·软件与生物信息学工具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52页 |
·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 | 第47-48页 |
·总RNA的抽提与检测 | 第48-49页 |
·总RNA逆转录为cDNA | 第49-50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50-51页 |
·rDNA各片段的克隆 | 第51-52页 |
·序列校对与分析 | 第52页 |
·实验结果 | 第52-62页 |
·DNA和RNA提取 | 第52-53页 |
·PCR扩增与克隆 | 第53-54页 |
·茶及近缘种rDNA的多态性与变异 | 第54-60页 |
·茶rDNA的进化 | 第60-62页 |
·实验讨论 | 第62-64页 |
·茶rDNA的多态性与进化模式 | 第62页 |
·碱基转换/颠换偏离 | 第62-63页 |
·DMSO在PCR扩增中的作用 | 第63-64页 |
第4章 应用SSR分子标记鉴定金花茶 | 第64-7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实验药品 | 第65页 |
·实验方法 | 第65-67页 |
·改进的CTAB法提取总DNA | 第65-66页 |
·PCR 引物设计 | 第66页 |
·PCR扩增反应 | 第66-67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DNA抽提 | 第67-68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2页 |
·不同SSR标记的探讨 | 第69-70页 |
·判断杂交真实性及其意义的探讨 | 第70-71页 |
·杂交鉴定的应用前景和意义的探讨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或拟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本研究克隆的茶18S-26S rDNA IGS序列 | 第81-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