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自激振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与分岔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来源 | 第16-17页 |
| ·本文工作内容和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摩擦理论及自激系统建模 | 第19-35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摩擦面力学行为的描述 | 第20-24页 |
| ·整体滑移模型 | 第20页 |
| ·局部滑移模型 | 第20-22页 |
| ·摩擦力的非线性性质 | 第22页 |
| ·摩擦力的行为特性 | 第22-24页 |
| ·非线性问题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非线性控制方法 | 第26-27页 |
| ·摩擦系统的自激振动 | 第27-31页 |
| ·速度依赖摩擦模型 | 第28-29页 |
| ·变化正压力依赖摩擦模型 | 第29-30页 |
| ·速率和状态依赖摩擦模型 | 第30-31页 |
| ·摩擦自激系统动力学建模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摩擦自激系统稳定性与解析分析 | 第35-51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系统运动稳定性分析 | 第36-40页 |
| ·稳定性理论概述 | 第36-38页 |
| ·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38-40页 |
| ·系统解析分析 | 第40-49页 |
| ·平均法 | 第40-42页 |
| ·系统近似解析分析 | 第42-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四章 内共振摩擦自激系统的分岔与混沌特性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52页 |
| ·内共振 | 第52-53页 |
| ·非内共振下系统动力特性 | 第53-55页 |
| ·1:2 内共振下系统动力特性 | 第55-59页 |
| ·1:3 内共振下系统动力特性 | 第59-63页 |
| ·自激振动实验 | 第63-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五章 摩擦自激振动的分岔控制 | 第67-81页 |
| ·引言 | 第67-68页 |
| ·Washout 滤波器控制原理 | 第68-70页 |
| ·Washout 滤波器 | 第68-69页 |
| ·二维动力系统的Washout 滤波器设计 | 第69-70页 |
| ·摩擦自激系统的 Washout 滤波器设计 | 第70-75页 |
| ·分岔点的引入 | 第71页 |
| ·线性增益的确定 | 第71-73页 |
| ·非线性增益的确定 | 第73-75页 |
| ·数值验证 | 第75-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振动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开发 | 第81-101页 |
| ·引言 | 第81-82页 |
| ·虚拟仪器及其开发平台 | 第82-84页 |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84-85页 |
| ·系统的硬件配置 | 第85页 |
| ·系统软件结构及其功能 | 第85-91页 |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87-88页 |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88-89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 | 第89-90页 |
| ·趋势分析模块 | 第90页 |
| ·信号发生器模块 | 第90-91页 |
| ·信号分析中关键算法的实现 | 第91-100页 |
| ·随机共振算法的实现 | 第92-96页 |
| ·经验模式分解算法的实现 | 第96-10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 ·工作总结 | 第101-102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12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12-114页 |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