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语堂的女性形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多姿多彩的女性画卷 | 第11-22页 |
第一节 恪守传统的女性形象 | 第11-14页 |
一、厚德载物的儒家女儿 | 第11-13页 |
二、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 第13-14页 |
第二节 走出牢笼的娜拉 | 第14-18页 |
一、拥有人格独立、婚恋自由的爱情观 | 第14-16页 |
二、追求性爱的新高度 | 第16-18页 |
第三节 完美和谐的“理想”型女性 | 第18-22页 |
一、具有儒、道合一的思想 | 第18-20页 |
二、具有西方现代思想色彩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女性形象塑造的模式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圣女”般的人物性格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女性书写”的情感叙述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悲喜相融的结构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女性中心的话语权威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女性塑造探源 | 第30-40页 |
第一节 中西贯通的妇女观和人生观 | 第30-35页 |
一、中西文化融合下的妇女观 | 第30-33页 |
二、推崇享受的人生观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女性多重奏的浸染 | 第35-36页 |
第三节 中西汇合的文化观 | 第36-40页 |
一、传统文化的熏陶 | 第37-38页 |
二、西方女权运动和“性爱”观念的启迪 | 第38-40页 |
第四章 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价值 | 第40-44页 |
第一节 林语堂笔下女性形象的地位及价值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林语堂小说的价值与地位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