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的类型学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关于选题的说明第8-11页
     ·研究的传统及延续第8-9页
     ·现实的反思及突破第9-11页
   ·研究目的、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文献综述第12-16页
     ·研究现状第12-16页
     ·文献述评第16页
   ·研究视角、方法第16-17页
     ·研究视角第16-17页
     ·研究方法第17页
   ·研究创新、难点、不足第17-19页
     ·创新第17-18页
     ·难点第18页
     ·不足第18-19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类型研究要义第19-23页
   ·基本概念界定第19-20页
   ·类型研究要义第20-23页
第三章 农民组织的生成模式与运作类型第23-28页
   ·农民组织生成机制第23-25页
   ·农民组织运作类型第25-28页
第四章 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类型第28-43页
   ·动态发展第28-34页
     ·农民组织发展的背景困境第28-29页
     ·基层政权行进的大致脉络第29-32页
     ·两者关系演进的基本趋向第32-33页
     ·动态关系平衡的理论诉求第33-34页
   ·关系类型第34-37页
     ·指导------依附型第35页
     ·扶持------控制型第35-36页
     ·默许------放任型第36页
     ·对抗------消解型第36-37页
   ·成因分析第37-39页
     ·政权建设的价值导向第37-38页
     ·政府管理的策略需求第38页
     ·主体意识的觉醒复苏第38页
     ·传统制度的现代延续第38-39页
   ·政治后果第39-43页
     ·活动领域分野与政治关系规范第39页
     ·利益需求扩增与治理能力提高第39-40页
     ·组织结构分散与自主活动加剧第40-41页
     ·竞争挑战突现与关系格局变异第41-43页
第五章 农民组织与基层政权关系理想模式第43-55页
   ·互动途径的历史变迁第43-44页
   ·此强彼弱的关系现状第44-46页
   ·完美形态的理论求证第46-52页
   ·理想现实的差距比较第52-55页
第六章 平衡发展的策略选择第55-61页
   ·农民组织的培育管理第55-57页
   ·职能边界的法律划分第57-58页
   ·有限合理的财政支持第58页
   ·一主多辅的双向互动第58-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农民工公民身份研究
下一篇:公共政策制定中的政府自利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