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 ·土壤物理性质对坡面降雨产流入渗的影响 | 第13-14页 |
| ·黄土区产流规律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 ·黄土区入渗规律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 ·植被的空间格局对产流产沙作用研究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21-29页 |
| ·试验区概况 | 第21-2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22页 |
| ·流域降雨 | 第22页 |
| ·土壤及土地利用 | 第22-23页 |
| ·植被状况 | 第23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3-29页 |
| ·试验设计和处理 | 第23-24页 |
| ·观测内容及方法 | 第24-27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模拟降雨下草、灌地土壤水分空间变化规律 | 第29-35页 |
| ·不同经营方式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 第29-30页 |
| ·不同经营方式对土壤剖面水分变化的影响 | 第30-31页 |
| ·降雨量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坡度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不同经营方式对草、灌地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5-40页 |
| ·草地、灌木地基本情况简要描述 | 第35-36页 |
| ·表层0~20CM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变化 | 第36-38页 |
| ·表层0~20CM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不同经营方式下的土壤入渗规律 | 第40-51页 |
| ·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40-48页 |
| ·降雨强度对入渗率的影响 | 第40-43页 |
| ·土地经营方式对入渗率的影响 | 第43-46页 |
| ·地面坡度对入渗率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土壤水分入渗数学模型拟合 | 第48-49页 |
| ·小结 | 第49-51页 |
| 第六章 不同经营方式下的降雨产流规律 | 第51-65页 |
| ·产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61页 |
| ·降雨强度对产流的影响 | 第51-54页 |
| ·土地经营方式对产流的影响 | 第54-58页 |
| ·坡度对产流的影响 | 第58-61页 |
| ·径流量的神经网络模拟 | 第61-64页 |
| ·网络结构的的选择 | 第61-62页 |
| ·坡面降雨径流量的BP 网络模型 | 第62-63页 |
| ·BP 网络模型与回归模型对比分析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七章 坡面植被空间格局对降雨侵蚀的影响 | 第65-71页 |
| ·不同坡位植被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 第65-66页 |
| ·与其它同类研究的比较分析 | 第66-70页 |
| ·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八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第71-75页 |
| ·主要结论 | 第71-73页 |
| ·模拟降雨下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 第71页 |
| ·经营方式对草、灌地表层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71-72页 |
| ·不同经营方式土壤入渗规律 | 第72页 |
| ·不同经营方式降雨产流规律 | 第72-73页 |
| ·植被格局对降雨侵蚀的影响 | 第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试验存在的问题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作者简介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