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主要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关键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4-21页 |
·城市经济学理论 | 第14-15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理论 | 第15-19页 |
·经济转型概念的界定 | 第15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涵义 | 第15-17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动力机制 | 第17-19页 |
·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理论 | 第19-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现状分析与经验借鉴 | 第21-33页 |
·石油资源城市概述 | 第21-24页 |
·石油资源城市的概念 | 第2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的特点 | 第21-2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的发展趋势 | 第22-24页 |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现状及问题 | 第24-27页 |
·我国主要的石油资源城市 | 第24页 |
·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现状分析 | 第24-25页 |
·我国石油城市经济转型的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国内外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 | 第27-30页 |
·国外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 | 第27-28页 |
·国内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 | 第28-30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必然性 | 第30-3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必要性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4章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 第33-5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目标与思路 | 第33-34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目标 | 第33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的思路 | 第33-34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34-4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5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选取方法 | 第35-36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 第36-37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构建 | 第37-41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模型构建 | 第41-50页 |
·原始指标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 第41-43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评价方法选择 | 第43页 |
·因子分析评价方法的步骤 | 第43-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我国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综合评价—以东营市为例 | 第51-71页 |
·我国主要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横向评价 | 第51-60页 |
·我国主要石油资源城市的数据资料 | 第51-52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因子分析过程 | 第52-59页 |
·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能力的总体分析 | 第59-60页 |
·以东营市为例的典型石油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纵向评价 | 第60-68页 |
·东营市基本情况简介 | 第61-62页 |
·东营市经济转型现状 | 第62-63页 |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东营市经济转型评价 | 第63-68页 |
·东营市经济转型问题分析 | 第68页 |
·东营市城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 第68-70页 |
·实施资源保护与节约战略 | 第68页 |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注重民生 | 第68-69页 |
·以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产业素质的提高 | 第69页 |
·充分利用经济环带优势,谋求优势再造 | 第69页 |
·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城市经济能级 | 第69页 |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和绿色工业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