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证据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第10-18页 |
(一)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的释义 | 第10-13页 |
1、 一般的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第10页 |
2、 不作为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第10-12页 |
3、 行政赔偿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 第12-13页 |
(二) 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 第13-18页 |
1、 认识原告举证责任存在的误区 | 第13-14页 |
2、 对原告的证明责任规定颇为定式化 | 第14-16页 |
3、 行政诉讼第三人的举证责任过于模糊 | 第16-18页 |
二、 被告补证规则 | 第18-23页 |
(一) 行政诉讼举证时限 | 第18-19页 |
(二) 被告补充证据规则的释义 | 第19-20页 |
(三) 被告补证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 被告补证权的任意扩大 | 第20-21页 |
2、 有可导致腐败 | 第21页 |
3、 影响审判效率 | 第21页 |
4、 与严格程序主义原则要求相悖 | 第21-22页 |
(四) 被告补证规则的完善 | 第22-23页 |
三、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 | 第23-28页 |
(一)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分类 | 第23-26页 |
1、 高度盖然性标准 | 第25页 |
2、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 | 第25-26页 |
(二) 现行法律对证明标准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三) 行政诉讼证明标准的完善 | 第26-28页 |
四、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28-32页 |
(一) 非法证据的释义 | 第28页 |
(二)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 第29-32页 |
1、 涉及危害国家安全的非法证据 | 第29页 |
2、 涉及危害社会重大公共利益的非法证据 | 第29页 |
3、 紧急情况之例外 | 第29-30页 |
4、 善意取得之例外 | 第30页 |
5、 最终或必然发现之例外 | 第30-32页 |
五、 “电子眼”的证明效力 | 第32-35页 |
(一) “电子眼”的释义 | 第32页 |
(二) “电子眼”的证明效力 | 第32-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