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6页 |
第一章 英语世界中的抗战书写 | 第16-31页 |
第一节 从闽南山地走进英语世界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抗战中的“烽火佳人” | 第20-26页 |
第三节 从中心走向边缘—书写形式的转变 | 第26-31页 |
第二章 真实与想象之间—“现代中国”形象塑造 | 第31-51页 |
第一节 双重文化身份言说中国 | 第32-37页 |
第二节 “受创的灵魂”:战争与生命的思考 | 第37-42页 |
第三节 国若不存,何以家为?—林语堂抗战小说中的家国构想 | 第42-51页 |
第三章 继承与变形—小说创作的书写策略 | 第51-63页 |
第一节 形象加工和中西互看 | 第51-60页 |
第二节 和而不同:中国文化符号的书写 | 第60-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