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33页 |
·引言 | 第11-30页 |
·挥发性有机物(VOCs)概述 | 第11-16页 |
·介孔材料概述 | 第16-17页 |
·介孔金属氧化物的合成与性质 | 第17-25页 |
·介孔(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合成与性质 | 第25-30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30-31页 |
·本论文的特色和创新处 | 第31-32页 |
·项目来源 | 第32-33页 |
第2章 介孔氧化铬的制备及VOC 催化氧化性能 | 第33-67页 |
·引言 | 第33页 |
·无溶剂热法制备介孔氧化铬及甲苯和乙酸乙酯催化氧化性能 | 第33-52页 |
·制备方法 | 第33-34页 |
·表征方法和活性评价 | 第34-36页 |
·晶体结构和孔结构 | 第36-42页 |
·表面物种和还原性能 | 第42-46页 |
·催化性能和活化能 | 第46-52页 |
·超声辅助模板法制备介孔氧化铬及甲醛、丙酮和甲醇催化氧化性能 | 第52-65页 |
·制备方法 | 第52页 |
·性质表征和活性评价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3章 介孔氧化铁的制备及丙酮和甲醇催化氧化性能 | 第67-87页 |
·引言 | 第67-68页 |
·介孔氧化铁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 第68-69页 |
·制备方法 | 第68-69页 |
·物化性质表征 | 第69页 |
·活性评价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5页 |
·晶相结构 | 第69-73页 |
·孔结构 | 第73-76页 |
·表面物种和还原性 | 第76-80页 |
·催化活性 | 第80-84页 |
·活化能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4章 介孔氧化钴的制备及甲苯和甲醇催化氧化性能 | 第87-101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有序介孔氧化钴的制备与表征 | 第88页 |
·制备方法 | 第88页 |
·表征方法与活性测定 | 第8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8-100页 |
·晶相结构 | 第88-89页 |
·孔结构和比表面积 | 第89-92页 |
·还原性能和表面组成 | 第92-96页 |
·催化氧化性能 | 第96-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第5章 纳米、介孔氧化钐和氧化铕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1-113页 |
·引言 | 第101页 |
·类球状和棒状氧化钐和氧化铕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1-106页 |
·纳米氧化钐和氧化铕的制备 | 第101-102页 |
·纳米氧化钐和氧化铕的表征 | 第10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2-106页 |
·介孔氧化钐和介孔氧化铕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6-112页 |
·介孔氧化钐和介孔氧化铕的制备 | 第106页 |
·介孔氧化钐和介孔氧化铕的表征 | 第106-10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7-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13-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