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网络中良性蠕虫的自我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动机及意义 | 第8-9页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9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9页 |
·小结 | 第9-10页 |
第二章 对等网络中良性蠕虫防御机制研究现状 | 第10-35页 |
·P2P 蠕虫的基本概念 | 第10-15页 |
·P2P 网络 | 第10-13页 |
·P2P 蠕虫的定义 | 第13-15页 |
·P2P 蠕虫的分类 | 第15-18页 |
·Internet 蠕虫的分类 | 第15-16页 |
·P2P 蠕虫的分类 | 第16-18页 |
·P2P 蠕虫防治技术现状 | 第18-23页 |
·Internet 蠕虫防御技术现状 | 第18-21页 |
·P2P 蠕虫防治技术现状 | 第21-23页 |
·基于反应式良性蠕虫的对等网络蠕虫防御机制 | 第23-33页 |
·良性蠕虫参与蠕虫防治的设计原则 | 第23-25页 |
·主动型 P2P 恶性蠕虫 | 第25页 |
·基于反应式良性蠕虫的对等网络蠕虫防御机制 | 第25-30页 |
·良性蠕虫的优势 | 第30-31页 |
·仿真实验简介 | 第31-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基于超级节点的对等网络良性蠕虫部署策略 | 第35-54页 |
·超级节点在对等网络中的影响 | 第35-36页 |
·基于超级节点的对等网络良性蠕虫部署策略 | 第36-40页 |
·超级节点的选择 | 第38页 |
·良性蠕虫的下载 | 第38-40页 |
·基于超级节点的对等网络良性蠕虫部署策略仿真实验 | 第40-52页 |
·仿真实验 | 第41-44页 |
·实验参数 | 第44-45页 |
·仿真实验和结果分析 | 第45-52页 |
·实验总结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对等网络中良性蠕虫的有序化传播策略 | 第54-68页 |
·传统蠕虫的传播 | 第54-55页 |
·对等网络中的良性蠕虫的传播 | 第55-56页 |
·对等网络中良性蠕虫的有序化传播策略 | 第56-57页 |
·良性蠕虫有序化传播策略的优势 | 第57-60页 |
·仿真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 第60-67页 |
·两种策略下每个 CYCLE 消耗资源量对比 | 第61-62页 |
·初始良性蠕虫驻留点不同激活概率的影响 | 第62-64页 |
·不同初始免疫节点比率的效果对比 | 第64-65页 |
·实验小结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第68-7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8-69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