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 第10-18页 |
·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痔的诊断标准 | 第10-12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1-12页 |
·疼痛程度的判定标准 | 第12页 |
·病例选择 | 第12-16页 |
·病例来源 | 第12页 |
·纳入标准 | 第12页 |
·排除标准 | 第12-13页 |
·所有入选患者术前均要常规作如下检查 | 第13页 |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第13页 |
·分组及资料基本情况 | 第13-16页 |
·治疗方法 | 第16-18页 |
·观察和评价标准 | 第17页 |
·评价指标 | 第17页 |
·观察方法 | 第17页 |
·疗效评价标准 | 第17-18页 |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2 结果 | 第18-23页 |
·两组疗效比较 | 第19-21页 |
·治疗组合对照组疗 | 第21页 |
·治疗组合对照组总有效例数的比较 | 第21页 |
·两组起效时间的比较 | 第21-22页 |
·两组维持时间的比较 | 第22页 |
·两组有效起效时间的比较 | 第22-23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3-24页 |
4 讨论 | 第24-27页 |
·术后疼痛机制 | 第24-25页 |
·西医 | 第24页 |
·中医 | 第24-25页 |
·为何选择针刺束骨穴治疗混合痔外拨内扎(硬注)术后疼痛 | 第25-27页 |
·针刺止痛沿革 | 第25-26页 |
·针刺镇痛的机制 | 第26-27页 |
·西医 | 第26页 |
·中医 | 第26-27页 |
·为何选用束骨穴 | 第27页 |
·针刺的手法和方式 | 第27页 |
·针刺的方法 | 第27页 |
·针刺后要留针半小时 | 第27页 |
·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 | 第27页 |
5 结论 | 第27-28页 |
6 问题与展望 | 第28-30页 |
致谢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附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2-33页 |
综述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防治进展 | 第3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