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松优良家系及优良个体早期选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32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针叶树优良无性系早期选育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第12-13页 |
·国内外林木早期选择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21页 |
·早期测定概念和方法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早期测定的材料来源 | 第14页 |
·早期测定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4-16页 |
·早期选择的途径 | 第16-17页 |
·早期选择的方法 | 第17-18页 |
·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 第18页 |
·早期选择的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早期选择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早期选择的有效性问题 | 第19-20页 |
·早期选择年限 | 第20页 |
·早期选择性状指标 | 第20页 |
·综合选择技术 | 第20-21页 |
·云南松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理论与方法探讨 | 第21-29页 |
·云南松遗传改良现状 | 第21-22页 |
·云南松无性系早期选择需解决的关键技术 | 第22-25页 |
·育种群体的建立 | 第22-23页 |
·早期选择年龄的确定 | 第23-24页 |
·超级苗选择 | 第24页 |
·营建采穗圃 | 第24-25页 |
·云南松无性繁殖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 第25-27页 |
·不同个体的遗传差异 | 第25页 |
·年龄效应和位置效应 | 第25-26页 |
·扦插季节 | 第26页 |
·插穗规格 | 第26页 |
·外部环境条件 | 第26-27页 |
·提高无性系繁殖系数的方法与途径 | 第27-29页 |
·选择易生根群体或个体 | 第27页 |
·克服或避免年龄效应 | 第27-28页 |
·利用外源激素进行刺激 | 第28-29页 |
·协调温度、湿度及光照之间的关系 | 第29页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30-32页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39页 |
·试验区概况 | 第32-33页 |
·解析木材料与方法 | 第33页 |
·家系苗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试验方法 | 第33页 |
·田间排列 | 第33-34页 |
·育苗方法与管理 | 第34页 |
·混合家系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数据获取 | 第35-36页 |
·解析木生长量调查 | 第35页 |
·家系苗生长量及抗病能力 | 第35页 |
·混和家系苗生长量调查 | 第35-36页 |
·数据分析 | 第36-39页 |
·解析木资料统计与分析 | 第36-37页 |
·云南松幼苗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7-3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9-75页 |
·云南松生长早-晚期生长相关研究 | 第39-49页 |
·树高生长方程及理论值计算 | 第39-41页 |
·云南松年-年生长相关性分析 | 第41-46页 |
·早期选择模型的建立 | 第46页 |
·早晚年相关及早期选择效率 | 第46-48页 |
·适宜选择年龄与最佳选择年龄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页 |
·云南松优良家系选择 | 第49-63页 |
·云南松生长性状差异 | 第49-54页 |
·苗高、地径生长量统计 | 第49-51页 |
·家系间生长量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家系间生长量多重比较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页 |
·家系间抗病能力差异 | 第54-58页 |
·家系间出苗率、保存率差异 | 第54-56页 |
·家系间苗期抗病能力差异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云南松优良家系选择 | 第58-63页 |
·优良家系选择选择基础和方法 | 第58-59页 |
·生长性状单一指标选择 | 第59-61页 |
·生长性状和抗病能力综合选择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 | 第63-71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基础 | 第63-67页 |
·混合家系苗个体之间的生长差异 | 第63-65页 |
·优良家系内个体之间的生长差异 | 第65-67页 |
·小结 | 第67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目标 | 第67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方法 | 第67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标准 | 第67-68页 |
·云南松超级苗选择结果 | 第68-71页 |
·混合家系超级苗选择 | 第68-69页 |
·优良家系超级苗选择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超级苗的利用及造林效果分析 | 第71-75页 |
·云南松超级苗的利用 | 第71-72页 |
·采穗圃的营建 | 第71页 |
·优树收集圃的营建 | 第71-72页 |
·云南松造林效果分析 | 第72-75页 |
·造林成活率差异分析 | 第72-73页 |
·不同超级苗造林后年生长量差异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75-81页 |
·主要结论 | 第75-78页 |
·树高生长年-年相关性 | 第75-76页 |
·早期选择效率 | 第76页 |
·早期选择最佳年限和适宜年限 | 第76页 |
·性状的遗传变异 | 第76-77页 |
·早期选择指标 | 第77页 |
·优良家系选择 | 第77-78页 |
·优良个体(或超级苗)选择 | 第78页 |
·超级苗造林效果 | 第78页 |
·问题讨论 | 第78-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导师简介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研究及学习简介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