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管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课题背景第14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理论第14-15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分类第14-15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工作原理第15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5-16页
     ·结构的优越性第15-16页
     ·施工速度快,缩短了建设周期第16页
     ·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第16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方向第16-17页
     ·新型钢管混凝土结构第16页
     ·高性能材料第16-17页
     ·‘节点性能第17页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研究第17页
     ·耐火性能的研究第17页
   ·钢管混凝土理论在国外发展概括第17-18页
   ·钢管混凝土理论在国内发展概况第18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及试验方案第18-19页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工作安排第19-21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本文内容安排第20-21页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性能第21-29页
   ·引言第21页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形式第21-23页
     ·铰接节点第21页
     ·半刚性节点第21页
     ·刚性节点第21页
     ·节点形式介绍第21-23页
       ·柱贯通式简单节点第22页
       ·加强环式节点第22-23页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第23-29页
     ·半刚性节点的类型第23-24页
     ·半刚性连接的分类方法第24页
     ·半刚性连接的受力特性第24页
     ·半刚性连接的M-只力学模型第24-27页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连接的形式第27页
     ·钢管混凝土柱-钢梁半刚性节点的研究现状第27-29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27-2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28-29页
第三章 拟静力抗震实验方法第29-38页
   ·引言第29页
   ·拟静力实验方法概述第29页
   ·拟静力实验方法现状与发展第29-30页
   ·拟静力试验对象抗震能力的评定第30-31页
   ·拟静力加载试验方法及控制第31-35页
     ·概述第31页
     ·加载规则及控制方法第31-33页
     ·试验加载制度第33-35页
       ·单项反复加载制度第33页
       ·位移控制加载制度第33页
       ·力控制加载制度第33页
       ·力-位移混合加载制度第33-34页
       ·多点同步加载制度第34页
       ·双向反复加载制度第34页
       ·优缺点第34-35页
   ·试验设备MTS系统第35-38页
     ·概况第35页
     ·MTS系统组成与性能第35-36页
     ·MTS控制系统第36页
     ·作动器第36-38页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受力性能的拟静力试验第38-60页
   ·引言第38-39页
   ·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第39-44页
   ·试验系统和控制软件第44-49页
     ·试验系统组成第44-46页
     ·试验监控点的布置第46-49页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循环加载试验第49-60页
     ·实验目的第49页
     ·试件及材料第49-50页
     ·试验装置和设备第50页
     ·加载过程第50-51页
     ·数据的采集第51页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1-54页
       ·破坏现象第51-52页
       ·试验结果第52页
       ·试验分析第52-54页
     ·M-θ滞回曲线模型分析第54-58页
       ·典型的滞回曲线数学模型第54-57页
       ·滞回模型的确定第57-58页
     ·试验总结第58-60页
       ·试验的不足之处第58-59页
       ·本次试验的主要结论第59-60页
第五章 结束语第60-61页
   ·主要结论第60页
   ·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板柱结构优化设计
下一篇:钢筋混凝土蜂巢芯空腹楼盖研究与力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