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背景下对中国联通IPTV组网方案的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10-15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31页 |
| ·三网融合关键技术和相关国际组织 | 第15页 |
| ·三网融合的主要标准 | 第15-16页 |
| ·三网融合的技术基础 | 第16页 |
| ·IPTV的战略价值 | 第16-17页 |
| ·宽带接入和光技术 | 第17-21页 |
| ·IPTV的关键技术 | 第21-24页 |
| ·中国联通IPTV体系架构分析 | 第24-31页 |
| ·总体框图 | 第24-27页 |
| ·IPTV系统业务功能模块 | 第27-29页 |
| ·承载网络架构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IPTV组网研究 | 第31-50页 |
| ·基本要求 | 第31-32页 |
| ·IPTV系统总体结构 | 第32-33页 |
| ·业务运营平台组网方式分析 | 第33-36页 |
| ·内容运营平台与业务运营平台的合作关系 | 第33-35页 |
| ·省级业务运营平台组网分析 | 第35-36页 |
| ·各功能节点的分析 | 第36-37页 |
| ·链路带宽计算 | 第37-39页 |
| ·中心节点 | 第37-38页 |
| ·区域节点 | 第38-39页 |
| ·边缘节点 | 第39页 |
| ·各节点存储能力的计算 | 第39-41页 |
| ·核心节点存储空间 | 第39-40页 |
| ·区域节点存储空间 | 第40页 |
| ·边缘节点存储空间 | 第40-41页 |
| ·业务及实现方式分析 | 第41-44页 |
| ·视音频业务 | 第41-44页 |
| ·增值业务 | 第44页 |
| ·编解码标准选择 | 第44-45页 |
| ·系统安全分析 | 第45-46页 |
| ·用户接入方式分析 | 第46-47页 |
| ·IP地址规划 | 第47-48页 |
| ·IPTV业务对承载网性能要求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组网设计 | 第50-70页 |
| ·案例的背景情况 | 第50页 |
| ·业务功能需求 | 第50-51页 |
| ·系统设计要求 | 第51页 |
| ·利用华为IPTV平台设计组网 | 第51-58页 |
| ·总体架构 | 第51-53页 |
| ·本案例设计方案 | 第53页 |
| ·配置计算过程 | 第53-56页 |
| ·系统组网图 | 第56-57页 |
| ·各节点出口带宽计算 | 第57-58页 |
| ·利用中兴IPTV平台设计组网 | 第58-65页 |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58-61页 |
| ·本案例设计方案 | 第61页 |
| ·配置计算过程 | 第61-65页 |
| ·IPTV承载网设计方案 | 第65-68页 |
| ·承载网络选择 | 第65-67页 |
| ·认证方式选择 | 第67页 |
| ·IP地址安排 | 第67-68页 |
| ·视音频编码方式的选取 | 第68页 |
| ·系统安全的应用 | 第68-70页 |
| ·防范单节点失效 | 第68-69页 |
| ·防范网络攻击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70-73页 |
| ·总结 | 第70-71页 |
| ·主要成果和意义 | 第71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