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9页 |
| 前言 | 第19-21页 |
| 第一部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理论研究 | 第21-39页 |
| 1.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病因病机 | 第21-24页 |
| ·中医古藉对于不孕的病因病机的论述 | 第21页 |
| ·当代名中医论不孕的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西医机理 | 第22-23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机理 | 第23-24页 |
| 2.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 第24-29页 |
| ·西医治疗 | 第25-27页 |
| ·中医治疗 | 第27-29页 |
| 3.近16年的相关文献研究 | 第29-39页 |
| ·2009-2004年的研究 | 第30-32页 |
| ·2003-1994年的研究 | 第32-39页 |
| 第二部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评价 | 第39-97页 |
| 1.循证医学(EBM) | 第39-41页 |
| ·循证医学(EBM)的定义 | 第39页 |
| ·循证医学操作的五大步骤 | 第39-40页 |
|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第40-41页 |
| ·循证医学与中医治疗方案治疗 | 第41页 |
| 2.研究目的 | 第41页 |
| 3.研究方法 | 第41-45页 |
| ·程序 | 第42页 |
|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 第42-43页 |
| ·检索策略 | 第43-44页 |
| ·数据分析 | 第44-45页 |
| 4.结果 | 第45-86页 |
| ·研究描述 | 第45-47页 |
| ·结果量度 | 第47-48页 |
| ·质量评价 | 第48页 |
|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 第48-86页 |
| 6.讨论 | 第86-97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分析 | 第86-87页 |
| ·发表性偏倚(Publication bias) | 第87-88页 |
| ·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 | 第88页 |
| ·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 | 第88-97页 |
| 第三部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证治规律 | 第97-121页 |
| 1.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 | 第97-101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97-98页 |
| ·频数分析结果 | 第98-101页 |
| 2.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用药规律 | 第101-112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102页 |
| ·药物的选用与运用频数频数分析结果 | 第102-105页 |
| ·常用于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8种中药材 | 第105-112页 |
| 3.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针灸用穴规律 | 第112-118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112-113页 |
| ·穴位的选用与运用频数频数分析结果 | 第113-118页 |
| 4.讨论 | 第118-121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中医治疗规律 | 第118-119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中医用药规律 | 第119-120页 |
| ·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针灸用穴规律 | 第120-121页 |
| 结论 | 第121-1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2-127页 |
| 附录 | 第127-140页 |
| 致谢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