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1 现代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0页 |
·肠易激综合征的定义 | 第10页 |
·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页 |
·肠易激综合征的罗马Ⅲ分型 | 第10页 |
2. 中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0-14页 |
·定义及理论溯源 | 第11-13页 |
·定义 | 第11页 |
·泄泻病因病机理论溯源 | 第11-13页 |
·中医病因病机 | 第13-14页 |
3 国内外治疗进展 | 第14-16页 |
·西医治疗 | 第14页 |
·中医治疗 | 第14-16页 |
·辩证论治 | 第14-15页 |
·经方治疗 | 第15页 |
·经验方治疗 | 第15-16页 |
·单方治疗 | 第16页 |
4 运脾法(运脾方)治疗脾泻型IBS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19-27页 |
1 病例选择 | 第19-21页 |
·病例来源 | 第19页 |
·病例诊断标准 | 第19-20页 |
·西医诊断及分型标准 | 第19页 |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 第19-20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0-21页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排除标准 | 第20页 |
·受试者中止、退出临床试验的条件 | 第20-21页 |
·剔除的标准 | 第21页 |
·病例的脱落 | 第21页 |
2 一般资料 | 第21-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治疗方法 | 第22页 |
·治疗组 | 第22页 |
·对照组 | 第22页 |
·观察指标 | 第22-23页 |
·疗效性指标 | 第22页 |
·安全性指标 | 第22页 |
·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4 疗效评定标准 | 第23-25页 |
·症状学评价标准 | 第23-24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25页 |
·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标准 | 第24-25页 |
·生活质量评价标准 | 第25页 |
5 数据分析和统计处理 | 第25页 |
6 结果 | 第25-27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7-32页 |
1 运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总立题依据 | 第27-28页 |
2 运脾方药物组成 | 第28-30页 |
·运脾方的组成及功用 | 第28页 |
·运脾方的方义 | 第28-30页 |
3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0-31页 |
·运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第30页 |
·运脾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4 研究结论 | 第31-32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6页 |
附录 | 第3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