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5页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章 赵树理作品中民俗事象的艺术表现 | 第20-32页 |
第一节 民间信仰 | 第20-24页 |
第二节 以"户""家"为代表的乡村社会组织 | 第24-26页 |
第三节 口头语言 | 第26-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二章 赵树理作品中民俗的结构功能 | 第32-44页 |
第一节 民俗规约下的人物行为习惯——以"算账"为例 | 第32-36页 |
第二节 民俗建构下的故事情节——以民俗生死观念对于情节的影响为例 | 第36-38页 |
第三节 民俗"审视"下的主题趋向 | 第38-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民俗对于赵树理审美机制形成与发展的建构作用 | 第44-62页 |
第一节 "自在"写作阶段:以民俗描写建构农民视角 | 第46-49页 |
第二节 "负命"写作时期:以民俗来"调和"政治需求与民众内在诉求的潜在冲突 | 第49-55页 |
第三节 建国之后:固守"民间文化传统"与"为民代言" | 第55-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赵树理与民间戏曲 | 第62-76页 |
第一节 深受民间戏曲文化的熏陶 | 第63-64页 |
第二节 戏曲创作 | 第64-68页 |
第三节 参与"戏改"工作 | 第68-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