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二桥健康监测状态评估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概述 | 第10-13页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概念 | 第10页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构成 | 第10-12页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的深远意义 | 第12-13页 |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状态评估系统研究 | 第13-15页 |
·桥梁健康监测及状态评估尚存的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桥梁健康监测及状态评估的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状态评估方法研究 | 第18-33页 |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18页 |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及基本步骤 | 第18-19页 |
·变权综合原理 | 第19页 |
·层次分析法在乌江二桥中的应用 | 第19-26页 |
·乌江二桥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 | 第19-21页 |
·各层次判断矩阵的构造 | 第21-23页 |
·单一元素相对权重的确定 | 第23-24页 |
·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 第24-25页 |
·指标权重确立 | 第25-26页 |
·底层评估指标的无量纲化 | 第26-27页 |
·有关底层评估指标的说明 | 第27-30页 |
·第一类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27-29页 |
·第二类评估指标的量化处理 | 第29页 |
·第三类评估指标评语的确定 | 第29页 |
·非均匀变化系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固有模态评定 | 第30页 |
·变权综合评估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乌江二桥静、动力分析 | 第33-54页 |
·涪陵乌江二桥特点简介 | 第33-34页 |
·涪陵乌江二桥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4-36页 |
·结构各主要部位及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34页 |
·结构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结构荷载效应 | 第35-36页 |
·混凝土的收缩、徐变 | 第36页 |
·单一荷载作用下结构受力分析 | 第36-44页 |
·恒载作用下计算分析 | 第36-39页 |
·活载作用下计算分析 | 第39-41页 |
·斜拉索与主梁、索塔温差效应分析 | 第41-44页 |
·荷载组合效应下结构受力分析 | 第44-48页 |
·主梁位移分析 | 第45-46页 |
·主梁应力分析 | 第46-48页 |
·斜拉索索力分析 | 第48页 |
·动力特性分析 | 第48-53页 |
·斜拉桥动力特性的主要特点 | 第48-49页 |
·斜拉桥振型、模态计算理论 | 第49页 |
·动力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拟 | 第49-50页 |
·乌江二桥动力分析 | 第50-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状态评估参数监测方案 | 第54-74页 |
·监测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54-55页 |
·监测方案的确立 | 第55-61页 |
·主梁挠度监测 | 第55-56页 |
·主梁纵向位移监测 | 第56-57页 |
·索塔位移、变形监测 | 第57页 |
·主梁应力监测 | 第57-58页 |
·主塔应力监测 | 第58页 |
·温度参数监测 | 第58-59页 |
·斜拉索索力监测 | 第59-61页 |
·结构动态特性监测 | 第61页 |
·传感器监测数据阈值的确定 | 第61-63页 |
·传感器基本量程的确定 | 第63-64页 |
·底层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4-73页 |
·应力测点权重的确定 | 第64-70页 |
·斜拉索索力测点权重的确定 | 第70-72页 |
·挠度测点权重的确定 | 第72-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桥梁实时监测数据预处理 | 第74-87页 |
·应变监测数据的温度修正 | 第74-79页 |
·应变—温度的回归模型 | 第74-75页 |
·对参数β0 、β1 的最小二乘估计 | 第75-76页 |
·线性回归显著性检验 | 第76-78页 |
·温度修正的MATLAB 实现 | 第78-79页 |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斜拉索索力振动数据处理 | 第79-86页 |
·傅里叶分析简介 | 第80-81页 |
·基于功率谱频差法的拉索索力研究 | 第81-84页 |
·基于倒频谱分析的拉索索力研究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第六章 统计模式分析及状态评估 | 第87-98页 |
·实时监测数据的统计模式分析 | 第87-91页 |
·短期模式分析 | 第87-89页 |
·长期模式分析 | 第89-91页 |
·监测项目状态评估 | 第91-94页 |
·斜拉索状态评估 | 第91-93页 |
·主梁线形评估 | 第93-94页 |
·乌江二桥实时监测评估系统软件开发 | 第94-96页 |
·C++语言的优势及特点 | 第94页 |
·评估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技术要求 | 第94-95页 |
·评估系统软件的功能设计 | 第95页 |
·评估系统界面设计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98页 |
·展望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