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物证质证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物证质证基础理论概述 | 第11-16页 |
(一) 物证质证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5页 |
1. 物证的概念与特征 | 第11-13页 |
2. 质证 | 第13-15页 |
(二) 物证质证的必要性 | 第15-16页 |
(三) 物证质证的价值 | 第16页 |
二、物证质证的模式 | 第16-27页 |
(一) 国外物证质证模式比较分析 | 第16-22页 |
1. 英美法系的控辩对抗式质证模式 | 第17-19页 |
2. 大陆法系的法官纠问式质证模式 | 第19-21页 |
3. 战后日本、意大利等国家的混合质证模式 | 第21-22页 |
(二) 国外质证模式的借鉴价值 | 第22-23页 |
(三) 我国物证质证的模式选择 | 第23-27页 |
1. 我国物证质证的现状 | 第23-24页 |
2. 我国物证质证的模式选择 | 第24-27页 |
三、我国物证质证规则的构建 | 第27-40页 |
(一) 物证质证的主体 | 第27-28页 |
(二) 物证质证的内容 | 第28-34页 |
1. 物证的保全 | 第28-29页 |
2. 物证的鉴定 | 第29-30页 |
3. 物证的相关性 | 第30-31页 |
4. 物证的合法性 | 第31-34页 |
(三) 物证质证的原则 | 第34-35页 |
1. 当庭质证 | 第34-35页 |
2. 公开质证 | 第35页 |
(四) 物证质证的程序 | 第35-40页 |
1.物证质证的顺序 | 第35-37页 |
2.物证质证的基本方式:交叉询问 | 第37-40页 |
四、物证质证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40-42页 |
(一) 侦查人员出庭接受质证制度 | 第40页 |
(二) 建立专家辅助人制度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