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改革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关于绩效预算的理论研究 | 第11页 |
| ·绩效预算改革国外经验总结 | 第11-12页 |
| ·我国绩效预算改革的研究成果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与分析方法 | 第12-15页 |
| ·本文观点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的逻辑结构图 | 第14-15页 |
| ·分析方法 | 第1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绩效视角下部门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6-17页 |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7页 |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绩效视角下部门预算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 ·绩效的引入 | 第20页 |
| ·基于绩效视角部门预算的内涵 | 第20-21页 |
| ·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与传统预算的区别 | 第21-22页 |
| ·基于绩效视角预算实施的一般步骤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国外预算改革实践经验与借鉴 | 第23-30页 |
| ·美国 | 第23-27页 |
| ·绩效预算改良——新绩效预算 | 第23-24页 |
| ·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24页 |
| ·先进的评估工具 | 第24-26页 |
| ·有效的技术方法 | 第26-27页 |
| ·德国 | 第27-28页 |
| ·扎实的财政管理基础 | 第27-28页 |
| ·完善的监督体系 | 第28页 |
| ·其他 | 第28-29页 |
| ·澳大利亚 | 第28页 |
| ·其他国家 | 第28-29页 |
| ·预算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 第29-30页 |
|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预算改革的重要保障 | 第29页 |
| ·先进的技术与工具是预算改革的坚固基础 | 第29页 |
| ·完善的监督体系是预算改革的坚强后盾 | 第29-30页 |
| 第五章 绩效视角下我国现行部门预算分析 | 第30-37页 |
| ·部门预算编制环节绩效不足分析 | 第30-33页 |
| ·预算编制缺少绩效目标 | 第30-31页 |
| ·预算编制主体行为缺乏有效约束 | 第31-32页 |
| ·预算编制内容泛化不利于绩效评价 | 第32页 |
| ·预算编制方法落后不能体现绩效要求 | 第32-33页 |
| ·部门预算执行、决算环节绩效不足分析 | 第33-34页 |
| ·部门预算执行随意性大 | 第33页 |
| ·预算执行跟踪问效难 | 第33页 |
| ·评价结果缺少约束力 | 第33-34页 |
| ·案例 | 第34页 |
| ·部门预算监督环节绩效不足分析 | 第34-36页 |
| ·专业监督不力 | 第35-36页 |
| ·公众监督体系薄弱 | 第36页 |
| ·其他相关制度分析 | 第36-37页 |
| 第六章 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改革路径与对策 | 第37-47页 |
| ·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改革路径 | 第37-39页 |
| ·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改革基本路径 | 第37-38页 |
| ·基本支出绩效管理流程 | 第38页 |
| ·项目支出绩效管理流程 | 第38-39页 |
| ·基于绩效视角的部门预算改革对策 | 第39-45页 |
| ·预算编制中确立绩效目标 | 第39页 |
| ·建立健全绩效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 ·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方法 | 第41页 |
| ·构建一套完备的绩效评价机制 | 第41-42页 |
| ·完善法律制度 | 第42-43页 |
| ·运用先进的评价方法 | 第43-44页 |
| ·加强预算专业监督 | 第44-45页 |
| ·完善大众监督 | 第45页 |
| ·其他 | 第45-47页 |
| ·专业人才培养、专业队伍建设 | 第45页 |
| ·电子信息化 | 第45-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