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兽药典方剂的某些药理作用和毒性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符号及缩略语 | 第13-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4页 |
1 中药方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4-24页 |
·清热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4-20页 |
·理气方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20-24页 |
2 中药方剂的安全性研究 | 第24-27页 |
·急性毒性研究 | 第24-25页 |
·亚慢性毒性研究 | 第25-27页 |
3 本研究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选题依据 | 第27-28页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清解合剂的体外抑菌作用和一般毒性研究 | 第34-4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药物准备 | 第34页 |
·试验菌种及菌液准备 | 第34-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试验动物 | 第35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35页 |
·体外抑菌作用的测定 | 第35页 |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35-36页 |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36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2 结果 | 第37-42页 |
·清解合剂的抑菌圈直径 | 第37页 |
·清解合剂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37页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7-38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38-42页 |
·症状和死亡情况 | 第38页 |
·增重变化 | 第38页 |
·脏器指数的变化 | 第38-39页 |
·血液学指标变化 | 第39-40页 |
·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 第40-41页 |
·剖检病理变化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3页 |
·清解合剂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42页 |
·清解合剂的急性毒性 | 第42页 |
·清解合剂的亚慢性毒性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三章 雏痢净的体外抑菌作用和一般毒性研究 | 第46-5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药物准备 | 第46页 |
·试验菌种及菌液准备 | 第46页 |
·培养基 | 第46-47页 |
·试验动物 | 第47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7页 |
·体外抑菌作用的测定 | 第47页 |
·最小抑菌浓度的测定 | 第47页 |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47-48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48-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2 结果 | 第49-53页 |
·雏痢净的抑菌圈直径 | 第49页 |
·雏痢净的最小抑菌浓度 | 第49页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9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49-53页 |
3 讨论 | 第53-55页 |
·雏痢净的体外抑菌作用 | 第53-54页 |
·雏痢净的急性毒性 | 第54页 |
·雏痢净的亚慢性毒性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第四章 橘皮散对胃肠运动的作用及一般毒性研究 | 第58-7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药物准备 | 第58页 |
·试验动物 | 第58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58-59页 |
·兔离体肠管运动试验方法 | 第59页 |
·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试验方法 | 第59页 |
·急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59-60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 第60-61页 |
·数据处理 | 第61页 |
2 结果 | 第61-68页 |
·离体肠管运动波形的变化 | 第61-62页 |
·离体肠管运动幅度及频率的变化 | 第62-63页 |
·小鼠胃排空的变化 | 第63页 |
·小鼠小肠推进运动的变化 | 第63-64页 |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 第64页 |
·亚慢性毒性试验 | 第64-68页 |
3 讨论 | 第68-70页 |
·橘皮散对兔离体肠管运动的影响 | 第68页 |
·橘皮散对小鼠在体胃肠运动的影响 | 第68-69页 |
·橘皮散的急性毒性 | 第69页 |
·橘皮散的亚慢性毒性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全文总结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