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缩略词( Abbreviations )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第一节 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及藻类响应机制研究背景 | 第11-17页 |
| ·重金属污染及藻类调控机制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抗生素污染及藻类调控机制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盐度变化下的藻类调控机制及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第二节 微藻的光合无机碳利用机制 | 第17-19页 |
| ·海水中的无机碳系统 | 第17-18页 |
| ·微藻的无机碳浓缩机制 | 第18-19页 |
| ·微藻碳酸酐酶 | 第19页 |
| 第三节 叶绿素a荧光技术在微藻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第四节 细胞内ROS的产生和清除机制 | 第20-24页 |
| ·活性氧的产生机制 | 第20-22页 |
| ·活性氧的清除机制(抗氧化系统) | 第22-23页 |
| ·ROS的信号功能 | 第23-24页 |
| 第五节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介绍 | 第26-31页 |
| ·生长速率及半数有效浓度计算 | 第26页 |
| ·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 第26-27页 |
| ·光合放氧速率测定 | 第27-28页 |
| ·流式细胞仪测定 | 第28-29页 |
| ·细胞大小 | 第28-29页 |
| ·细胞内ROS的测定 | 第29页 |
| ·细胞活力测定 | 第29页 |
| ·细胞外CA活力测定 | 第29-30页 |
| ·CA的RNA水平表达检测 | 第30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重金属对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的生理和种间关系影响 | 第31-40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实验设计 | 第32-33页 |
| ·中肋骨条藻和小新月菱形藻单独培养实验 | 第32页 |
| ·共培养实验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中肋骨条藻应对两种新型抗生素的响应机制 | 第40-52页 |
| ·实验材料和设计 | 第40-41页 |
| ·抗生素介绍 | 第41-42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低渗环境下盐生杜氏藻的生理和分子调控机制 | 第52-67页 |
| ·实验材料 | 第52页 |
| ·实验设计 | 第52-5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 ·低渗环境对盐藻光合作用和CA的影响 | 第60-63页 |
| ·盐度变化对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第63-64页 |
| ·DCMU 对光合作用和细胞内ROS水平的影响 | 第64-65页 |
| ·H_2O_2(ROS)对CA活性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前景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82页 |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