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2页 |
|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理论基础 | 第15-22页 |
| ·空间插值 | 第15-17页 |
| ·叠置分析 | 第17-18页 |
| ·逐步回归分析法 | 第18-20页 |
| ·神经网络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22-28页 |
| ·研究区的确定 | 第22页 |
| ·资料来源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 ·相关软件的应用 | 第25-28页 |
| ·ArcGIS | 第25页 |
| ·PASW Statistics | 第25-26页 |
| ·ENVI | 第26页 |
| ·辅助软件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 第28-37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8-3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8页 |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8-31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3页 |
| ·土地利用现状 | 第33-36页 |
| ·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干旱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7-68页 |
| ·确定评价因子的原则 | 第37页 |
| ·资料预处理 | 第37-56页 |
| ·县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 | 第38-39页 |
| ·野外实测数据 | 第39-43页 |
| ·自治区农用地分等成果 | 第43-52页 |
| ·遥感影像 | 第52-53页 |
| ·其他资料 | 第53页 |
| ·数据检查 | 第53-56页 |
| ·划分评价单元 | 第56页 |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56-68页 |
| ·自然适宜性评价 | 第57-63页 |
| ·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63-65页 |
| ·社会适宜性评价 | 第65-66页 |
| ·综合评价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评价结果分析 | 第68-78页 |
| ·自然适宜性分析 | 第68-70页 |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第70-71页 |
| ·社会适宜性分析 | 第71页 |
| ·综合适宜性分析 | 第71-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潜在的创新之处 | 第79页 |
| ·研究展望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 附录 1 研究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 | 第85-87页 |
| 附录 2 数据库表单结构 | 第87-88页 |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