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6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社会保障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三、研究目标及创新之处 | 第14页 |
(一) 研究目标 | 第14页 |
(二)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页 |
四、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 第16-21页 |
一、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一) 社会保障的涵义 | 第16页 |
(二) 社会保障的历史渊源 | 第16-17页 |
二、社会保障的内容及功能 | 第17-19页 |
(一) 社会保障的内容 | 第17-18页 |
(二) 社会保障的功能 | 第18-19页 |
三、建立兵团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一) 是保证兵团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的稳定器 | 第19页 |
(二) 能够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 第19-20页 |
(三) 是稳定职工队伍的需要 | 第20页 |
(四) 是提高兵团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兵团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回顾 | 第21-25页 |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概述 | 第21-22页 |
二、兵团社会保障的历史考察 | 第22-25页 |
(一) 计划体制下兵团人员社会保障的历史考察 | 第22-23页 |
(二) 改革开放后兵团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 第23页 |
(三) 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紫泥泉种羊场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5-36页 |
一、紫泥泉种羊场概况 | 第25-26页 |
(一) 区域位置 | 第25页 |
(二) 行政建制 | 第25-26页 |
(三) 人口来源及民族构成 | 第26页 |
二、紫泥泉种羊场社会保障现状 | 第26-30页 |
(一) 社会保险方面 | 第26-28页 |
(二) 社会救济方面 | 第28-29页 |
(三) 社会福利方面 | 第29-30页 |
(四) 社会优抚方面 | 第30页 |
三、紫泥泉种羊场社会保障问题分析 | 第30-36页 |
(一) 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效率,企业负担过重 | 第30-31页 |
(二) 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状况之间的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 | 第31-32页 |
(三) 养老保险覆盖率低,参保人群不稳定,断保现象严重 | 第32-33页 |
(四) 基本医疗保障保证不足,大额医疗保险覆盖率低 | 第33-34页 |
(五) 团场的失业保险尚未完全建立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健全和完善兵团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 第36-41页 |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第36-37页 |
(一)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兵团全民社保 | 第36页 |
(二) 适当降低企业费率、实现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 第36-37页 |
二、社会救济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第37-38页 |
(一) 社会救济制度体系的完善 | 第37页 |
(二)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完善 | 第37-38页 |
(三) 灾害救助体系的构建 | 第38页 |
三、社会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第38-39页 |
(一) 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构建 | 第38-39页 |
(二) 老年人福利制度的完善 | 第39页 |
四、社会优抚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 第39-41页 |
(一) 完善军人抚恤制度 | 第39-40页 |
(二) 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培训制度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作者简介 | 第45-46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