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四)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构想的提出 | 第14-18页 |
(一) 提出的背景 | 第14-15页 |
(二)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提出 | 第15页 |
(三)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进程 | 第15-18页 |
二、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贸易状况 | 第18-24页 |
(一) 中国与日本的贸易状况 | 第18-20页 |
(二) 中国与韩国的贸易状况 | 第20-22页 |
(三) 日本与韩国间的贸易状况 | 第22-24页 |
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必要性 | 第24-28页 |
(一) 全球区域间竞争加剧 | 第24-25页 |
(二) 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增大 | 第25-26页 |
(三) 区域组织存在的排他性 | 第26页 |
(四) 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第26-28页 |
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 | 第28-33页 |
(一) 中日韩三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互补 | 第28-29页 |
(二) 三国的产业结构互补 | 第29页 |
(三) 充分利用日、韩两国的先进科技 | 第29-30页 |
(四) 中日韩三国都是市场经济 | 第30页 |
(五) 中日韩三国的外汇储备充足 | 第30-31页 |
(六) 中日韩之间的合作加强 | 第31-32页 |
(七) 共同的传统文化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纽带 | 第32-33页 |
五、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困难与问题 | 第33-39页 |
(一) 各国的目的不同 | 第33页 |
(二) 中日韩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 | 第33-34页 |
(三) 中日韩贸易战不断发生 | 第34页 |
(四) 某些领域产品竞争激烈 | 第34-35页 |
(五) 美国的影响 | 第35-36页 |
1. 美国利用自己与部分东亚国家的政治军事同盟关系施加影响 | 第35页 |
2. 美国利用自己是部分东亚国家最主要出口市场的经济地位施加影响力 | 第35-36页 |
(六) 贸易收支失衡阻碍中日韩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 第36-37页 |
(七) 东盟的态度 | 第37页 |
(八) 自贸区的主导国问题 | 第37-39页 |
六、我国对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对策 | 第39-45页 |
(一)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 第39-40页 |
1. 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 第39页 |
2. 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利用外资 | 第39页 |
3. 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39页 |
4. 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我国同日韩两国的友好关系 | 第39页 |
5. 我国企业和市场面临冲击 | 第39-40页 |
(二) 我国的对策 | 第40-45页 |
1. 遵循的原则 | 第40-41页 |
2. 利用现有合作基础 | 第41-42页 |
3. 加强各国政府间合作 | 第42-43页 |
4. 有计划地开放市场 | 第43-44页 |
5. 发展我国的产业内贸易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