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框架结构的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引言 | 第8-11页 |
| ·巨型框架结构 | 第11-13页 |
| ·巨型框架结构的定义 | 第11-12页 |
| ·巨型框架结构的优点 | 第12页 |
| ·巨型框架结构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点 | 第16-17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17-18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18-20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优点 | 第19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不足 | 第19-20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21-54页 |
| ·概述 | 第21-2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2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22页 |
|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理论和相应公式的推导 | 第22-25页 |
|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建立 | 第23-25页 |
| ·目标位移的确定 | 第25页 |
| ·典型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 第25-34页 |
| ·等位移系数法(NSP) | 第26-28页 |
| ·能力谱方法(ATC-40) | 第28-32页 |
| ·N2方法 | 第32-34页 |
| ·水平侧向力加载模式 | 第34-37页 |
| ·倒三角分布模式 | 第36页 |
| ·均匀分布模式 | 第36页 |
| ·指数分布模式 | 第36-37页 |
| ·振型分布模式 | 第37页 |
| ·改进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37-40页 |
| ·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38-40页 |
| ·改进的模态pushover分析方法 | 第40页 |
| ·算例分析 | 第40-53页 |
| ·结构模型 | 第42-46页 |
| ·结构反应分析 | 第46-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三章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 | 第54-75页 |
| ·概述 | 第54-55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54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假定 | 第54-55页 |
|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 第55页 |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55-57页 |
| ·振动模型的选择 | 第57-58页 |
| ·恢复力特性 | 第58-59页 |
| ·结构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59-60页 |
| ·结构振动方程的求解方法 | 第60-62页 |
| ·振型积分法 | 第61页 |
| ·直接积分法 | 第61-62页 |
| ·算例分析 | 第62-71页 |
| ·振型积分法 | 第62-67页 |
| ·直接积分法 | 第67-71页 |
| ·静力与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结论 | 第75页 |
| ·展望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