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5页 |
·缓/控释肥料的研发现状及展望 | 第9-11页 |
·国外缓/控释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9页 |
·我国缓/控释肥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9-10页 |
·缓/控释肥料的发展与展望 | 第10-11页 |
·缓/控释肥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水稻施用缓/控释肥增产机理探讨 | 第11页 |
·施用缓/控释肥对水稻生育特性的影响 | 第11-12页 |
·施用缓/控释肥对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 第12-13页 |
·施用缓/控释肥对提高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3-15页 |
2 引言 | 第15-16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16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田间调查及室内考种项目及方法 | 第17-18页 |
·水稻群体茎蘖发生动态调查 | 第17页 |
·叶色SPAD 值的测定 | 第17页 |
·水稻植株生物量及养分含量测定 | 第17页 |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 第17页 |
·产量测定及其构成因素的室内考查 | 第17页 |
·有关氮素利用效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数据分析 | 第18-1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42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主要生育期的影响 | 第19-20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高肥力地块水稻分蘖动态 | 第20-21页 |
·中等肥力地块水稻分蘖动态 | 第21页 |
·低肥力地块水稻分蘖动态 | 第21-22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22-24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叶色SPAD 值的影响 | 第24-26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植株N、P、K 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26-36页 |
·水稻植株N、P、K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30页 |
·水稻植株 N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6-27页 |
·水稻植株 P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7-29页 |
·水稻植株 K 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29-30页 |
·水稻植株 N、P、K 累积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6页 |
·水稻植株 N 累积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 第30-32页 |
·水稻植株 P 累积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 第32-34页 |
·水稻植株 K 累积吸收量的动态变化 | 第34-36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效应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6-40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有效穗的影响 | 第37-38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穗实粒数的影响 | 第38-39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千粒重的影响 | 第39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谷草比的影响 | 第39-40页 |
·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植株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水稻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42页 |
·水稻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叶色SPAD 值的影响 | 第42页 |
·水稻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植株N、P、K 动态变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水稻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第43页 |
·水稻缓/控释肥不同施用方式水稻对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讨论 | 第44-45页 |
·不同肥力水平地块水稻氮肥利用率的差异 | 第44页 |
·水稻缓/控释肥施用方式与水稻产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英文摘要 | 第49-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