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5页 |
缩略词表 | 第5-7页 |
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8页 |
1、重型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现状研究 | 第15页 |
2、树突状细胞与模式识别受体 | 第15-16页 |
3、Toll样受体 | 第16页 |
4、科研设想 | 第16-17页 |
5、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一部分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频率、表型、功能变化 | 第18-46页 |
一、引言 | 第18-20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20-31页 |
1 基本临床材料 | 第20-21页 |
2 仪器与试剂 | 第21-23页 |
3 检测外周血中mDC和pDC的比例 | 第23-25页 |
4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分离 | 第25-26页 |
5 细胞磁性分离系统分离单核细胞和CD4+T细胞 | 第26-27页 |
6 流式细胞术验证检测分离的单核细胞及CD4+T细胞 | 第27-29页 |
7 单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 第29页 |
8 流式细胞术检测MoDC表面分子的表达 | 第29页 |
9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 第29-30页 |
10 统计学方法 | 第30-31页 |
三、结果 | 第31-40页 |
1 基本临床资料 | 第31页 |
2 mDC和pDC数量的变化 | 第31-34页 |
3 单核细胞衍生的DC(MoDC)形态特点 | 第34-35页 |
4 MoDC的细胞表型鉴定分析 | 第35-36页 |
5 Mo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 | 第36-40页 |
四、讨论 | 第40-45页 |
五、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二部分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TLR3信号通路的变化研究 | 第46-80页 |
一、引言 | 第46-48页 |
二、材料与方法 | 第48-63页 |
1 临床资料 | 第48-49页 |
2 仪器与试剂 | 第49-51页 |
3 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MoDC)体外诱导培养 | 第51页 |
4 流式细胞仪检测MoDC上TLR3的表达 | 第51-52页 |
5 总RNA提取 | 第52-53页 |
6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3-54页 |
7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 第54-56页 |
8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56页 |
9 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TLR3的表达量 | 第56-58页 |
10 液相蛋白流式检测 | 第58-61页 |
11 ELISA检测DCs培养上清液中IFN-β的表达水平 | 第61-62页 |
12 统计学方法 | 第62-63页 |
三、结果 | 第63-73页 |
1 DC上TLR3的表达 | 第63-66页 |
2 TLR3信号通路上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 | 第66-67页 |
3 MoDC分泌促炎性因子水平 | 第67-71页 |
4 MoDC分泌IFN-β水平 | 第71-73页 |
四、讨论 | 第73-79页 |
五、小结 | 第79-80页 |
全文总结 | 第80-82页 |
结论 | 第80页 |
创新点 | 第80页 |
研究展望 | 第80-82页 |
正文参考文献 | 第82-91页 |
综述 | 第91-101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101-106页 |
后记 | 第106-110页 |
在读期间撰写於发表的论文 | 第106页 |
参与国际会议交流 | 第106-107页 |
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