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2 功能梯度材料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 功能梯度材料作为涂层或界面层的发展 | 第14-16页 |
1.4 近场动力学的发展现状 | 第16-18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近场动力学理论研究 | 第20-26页 |
2.1 近场动力学理论介绍 | 第20-23页 |
2.1.1 近场动力学理论 | 第20-23页 |
2.1.2 近场动力学理论的失效判据 | 第23页 |
2.2 近场动力学的数值方法 | 第23-25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3 FGM与基底材料连接处的“键”基近场动力学理论 | 第26-34页 |
3.1 FGM的“双键”效应的近场动力学模型 | 第26-28页 |
3.2 收敛性分析 | 第28-33页 |
3.2.1 问题设定 | 第28-29页 |
3.2.2 δ-收敛的FGM研究 | 第29-30页 |
3.2.3 m-收敛的FGM研究 | 第30-31页 |
3.2.4 Δt-收敛的FGM研究 | 第31-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4 FGM涂层-基底构件的破坏分析 | 第34-47页 |
4.1 含预制表面竖向裂纹的梯度涂层-基底结构的断裂分析 | 第34-39页 |
4.1.1 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4.1.2 梯度形式对涂层表面裂纹扩展的断裂影响 | 第35-39页 |
4.2 梯度弹性模量比值变化时涂层-基底结构的断裂分析 | 第39-43页 |
4.2.1 计算模型 | 第39页 |
4.2.2 弹性模量比值对试件裂纹的扩展影响 | 第39-43页 |
4.3 涂层厚度变化时梯度涂层-基底结构的断裂分析 | 第43-45页 |
4.3.1 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4.3.2 涂层厚度对梯度涂层-基底结构表面裂纹的影响分析 | 第44-4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5 四点弯曲载荷作用下含FGM界面层连续梁的断裂分析 | 第47-55页 |
5.1 四点弯曲连续梁的预制单裂纹的近场动力学分析 | 第47-51页 |
5.1.1 计算模型 | 第47-48页 |
5.1.2 裂纹位置对FGM界面层连续梁的断裂分析 | 第48-50页 |
5.1.3 裂纹长度对FGM界面层连续梁的断裂分析 | 第50-51页 |
5.2 四点弯曲连续梁预制双裂纹的近场动力学分析 | 第51-53页 |
5.2.1 计算模型 | 第51页 |
5.2.2 双裂纹间距对FGM界面层连续梁的断裂分析 | 第51-53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6 FGM界面层结构在拉应力作用下的近场动力学分析 | 第55-65页 |
6.1 预制中间单裂纹的位置对界面层-两基底结构的断裂影响 | 第55-57页 |
6.1.1 计算模型 | 第55-56页 |
6.1.2 裂纹位置对试件预制裂纹的断裂影响 | 第56-57页 |
6.2 预制界面中间双裂纹的位置对界面层-两基底结构的断裂影响 | 第57-58页 |
6.2.1 计算模型 | 第57页 |
6.2.2 裂纹位置对试件预制裂纹的断裂影响 | 第57-58页 |
6.3 预制界面边界双裂纹对界面层-两基底结构的断裂影响 | 第58-62页 |
6.3.1 计算模型 | 第58-59页 |
6.3.2 界面层厚度对试件预制裂纹的断裂影响 | 第59-61页 |
6.3.3 裂纹间距对试件预制裂纹的断裂影响 | 第61-62页 |
6.4 FGM界面层结构在左侧冲击载荷作用下的近场动力学模型 | 第62-63页 |
6.4.1 计算模型 | 第62页 |
6.4.2 裂纹位置对试件预制裂纹的断裂影响 | 第62-6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66-67页 |
7.3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