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24页 |
1.1 手性农药的降解行为研究 | 第7-17页 |
1.1.1 水体中手性农药选择性降解 | 第7-9页 |
1.1.2 土壤中手性农药选择性降解 | 第9-11页 |
1.1.3 植物中手性农药选择性降解 | 第11-14页 |
1.1.4 动物体中手性农药选择性降解 | 第14-17页 |
1.2 手性农药毒氟磷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2.1 毒氟磷的基本信息 | 第17-18页 |
1.2.2 毒氟磷的残留分析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2.3 毒氟磷的立体选择性研究 | 第20-22页 |
1.3 文献小结 | 第22-23页 |
1.4 立题依据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2.1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2.2 技术路线图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毒氟磷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 第26-3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3.1.1 药品和试剂 | 第26页 |
3.1.2 仪器和设备 | 第26页 |
3.1.3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3.1.3.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3.1.3.2 定量方法 | 第27页 |
3.1.3.3 仪器的条件 | 第27-28页 |
3.1.3.4 标准曲线 | 第28-29页 |
3.1.3.5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第29页 |
3.1.4 样品的检测 | 第29-30页 |
3.1.4.1 田水样品 | 第29页 |
3.1.4.2 土壤样品 | 第29页 |
3.1.4.3 糙米样品 | 第29-30页 |
3.1.4.4 植株和稻壳样品 | 第3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3.2.1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选择 | 第30-33页 |
3.2.1.1 田水前处理条件 | 第30页 |
3.2.1.2 土壤和糙米前处理条件 | 第30-32页 |
3.2.1.3 植株和稻壳前处理条件 | 第32-33页 |
3.2.2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考察 | 第33-34页 |
3.2.3 毒氟磷对映体在可食性部位上的储存稳定性试验考察 | 第34-35页 |
3.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20%毒氟磷悬浮剂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 第36-53页 |
4.1 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 | 第36-39页 |
4.1.1 实验时间 | 第36页 |
4.1.2 试验地点 | 第36页 |
4.1.3 试验药剂 | 第36页 |
4.1.4 试验作物 | 第36页 |
4.1.5 气候条件、土壤类型 | 第36-37页 |
4.1.6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4.2 田间试验样品的采集 | 第39-40页 |
4.2.1 消解动态试验样品 | 第39页 |
4.2.1.1 田水、土壤动态 | 第39页 |
4.2.1.2 水稻植株动态 | 第39页 |
4.2.2 最终残留试验 | 第39-40页 |
4.3 实验室样品的制备和储存 | 第40页 |
4.4 样品检测与分析 | 第40页 |
4.5 结果与讨论 | 第40-52页 |
4.5.1 消解动态样品 | 第40-46页 |
4.5.1.1 毒氟磷对映体在田水中的消解情况 | 第44页 |
4.5.1.2 毒氟磷对映体在土壤中的消解情况 | 第44-45页 |
4.5.1.3 毒氟磷对映体在植株中的消解情况 | 第45-46页 |
4.5.2 最终残留样品 | 第46-52页 |
4.5.2.1 土壤最终样品的残留情况 | 第51页 |
4.5.2.2 植株最终样品的残留情况 | 第51页 |
4.5.2.3 糙米最终样品的残留情况 | 第51-52页 |
4.5.2.4 稻壳最终样品的残留情况 | 第52页 |
4.6 合理施用建议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5页 |
5.1 手性毒氟磷残留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53页 |
5.2 毒氟磷S、R对映体的消解及最终残留结果 | 第53-54页 |
5.3 主要创新点 | 第54页 |
5.4 本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