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高效液相色谱标志性定量指纹图谱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1 银杏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第13-20页
        1.1.1 银杏叶黄酮类成分第13-20页
        1.1.2 银杏叶萜类成分第20页
        1.1.3 其他成分第20页
    1.2 银杏叶植物药理作用研究第20-22页
        1.2.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第21页
        1.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第21页
        1.2.3 对泌尿系统的作用第21页
        1.2.4 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第21页
        1.2.5 抗炎的作用第21-22页
        1.2.6 其他药理作用第22页
    1.3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3.1 药典对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第22页
        1.3.2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含量测定第22-23页
        1.3.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4页
第二章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化学成分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第24-34页
    2.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24页
        2.1.1 实验材料第24页
        2.1.2 实验仪器第24页
        2.1.3 实验试剂第24页
    2.2 研究方法第24-26页
        2.2.1 银杏叶提取物的制备第24-25页
        2.2.2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考察第25页
            2.2.2.1 提取溶剂的考察第25页
            2.2.2.2 提取时间的考察第25页
        2.2.3 液相色谱条件优化研究第25-26页
            2.2.3.1 流动相体系的选择第25-26页
            2.2.3.2 洗脱流速的选择第26页
            2.2.3.3 检测波长的选择第26页
            2.2.3.4 流动相梯度的调节与确定第26页
    2.3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26-33页
        2.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确定第26-29页
            2.3.1.1 提取溶剂的确定第26-28页
            2.3.1.2 提取时间的确定第28-29页
            2.3.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第29页
        2.3.2 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第29-33页
            2.3.2.1 流动相体系的确定第29-30页
            2.3.2.2 洗脱流速的确定第30-31页
            2.3.2.3 检测波长的确定第31-32页
            2.3.2.4 流动相梯度的调节与确定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银杏叶提取物的分离、纯化及表征第34-57页
    3.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34-35页
        3.1.1 实验材料第34页
        3.1.2 实验试剂第34页
        3.1.3 实验仪器第34-35页
    3.2 研究方法第35页
        3.2.1 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第35页
            3.2.1.1 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的除杂与分离第35页
            3.2.1.2 制备型液相色谱的纯化第35页
    3.3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35-56页
        3.3.1 银杏叶提取物化学成分分离纯化第35-38页
            3.3.1.1 分离得到11个组分第35-36页
            3.3.1.2 选择5个组分待进一步纯化第36-37页
            3.3.1.3 制备型高效液相对5个组分进一步纯化第37-38页
            3.3.1.4 纯化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第38页
        3.3.2 银杏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的表征第38-56页
            3.3.2.1 HPLC-DAD分析单体化合物第38-39页
            3.3.2.2 银杏化合物的NMR结构分析第39-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四章 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第57-70页
    4.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57-58页
        4.1.1 实验材料第57页
        4.1.2 实验仪器第57页
        4.1.3 实验试剂第57-58页
    4.2 研究方法第58页
        4.2.1 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8页
            4.2.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58页
            4.2.1.2 银杏混合标准品的制备第58页
            4.2.1.3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第58页
    4.3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58-69页
        4.3.1 方法学考察第58-69页
            4.3.1.1 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LOD)和最低定量限(LOQ)试验第58-64页
            4.3.1.2 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准确度实验第64-66页
            4.3.1.3 准确度实验第66-67页
            4.3.1.4 适应性实验第67-69页
    4.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五章 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第70-76页
    5.1 实验材料、仪器与试剂第70页
        5.1.1 实验材料第70页
        5.1.2 实验仪器第70页
        5.1.3 实验试剂第70页
    5.2 研究方法第70-72页
        5.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第70-71页
            5.2.1.1 银杏叶乙醇提取溶液的制备第71页
            5.2.1.2 银杏叶提取物溶液的制备第71页
            5.2.1.3 银杏叶混合标准品的制备第71页
        5.2.2 黄酮含量的测定第71-72页
            5.2.2.1 药典法测定银杏叶及其提取物的含量第71页
            5.2.2.2 一测多评法测定黄酮含量第71-72页
            5.2.2.3 外标法测定黄酮含量第72页
    5.3 研究结果与讨论第72-75页
        5.3.1 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药典法的结果比较第72-75页
    5.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6.1 结论第76-77页
    6.2 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第85-97页
硕士期间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申请情况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五味子木脂素分离—富集方法研究
下一篇:辽宁地区水稻生产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